本篇文章1690字,读完约4分钟
在酿酒厂工作了14年后,孙建新说他仍在创业。
在这14年里,他经历了一切。我信任了错误的员工,失去了所有的旧钱,负债累累,打了两次官司,我的对手输了钱,但温州老板活了下来。
不仅如此,他还照顾好自己,雇佣了前嘉士伯董事,跳出低端竞争,购买了红心啤酒品牌,并出口到台湾、香港和澳大利亚。他也想成为啤酒连锁店。
在温州,上市不是一个时髦的话题。在一个庞大的资本分布中心,上市公司不到10家,而且大多数对股权转让非常敏感。
孙建新已成为活跃上市的一个反常现象。他计划在明年下半年上市,出售部分股份不成问题。然而,当他去市场时,他表示他肯定会参与多元化投资,这与许多温州企业的模式相同。
从代理商到制造商再到上市公司。在这个“坚不可摧”的温州老板身上,对温州商业文化的服从和改变非常明显。
投降:从代理到生产
二十多年前,孙建新进入了啤酒行业。
在他的一生中,一个巧合是,他作为一个代理人,获得了嘉士伯、胜利和娃哈哈产品在温州的代理权。
一直从事贸易的孙建新在1996年看到了瑞安华侨酿酒厂破产拍卖的消息。卖了多年啤酒后,孙建新决定进入这个行业,买下啤酒厂成立温州新奥啤酒有限公司..
然而,孙建新的缺点很快就出现了,因为他不知道如何生产并雇佣别人来管理它,但他犯了一个大错误。第一批产品质量差,不能销售。再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贷款收紧导致了金融困境。公司刚刚起步,又回到了起点。
祸不单行。由于其他投资项目处理不当,孙建新陷入了房地产项目的法律纠纷。
纠缠的诉讼,同时努力支持。孙建新把他所有的积蓄再投资到公司,并和长期没有工资的员工一起驻扎在生产线上。
2002年,新澳大利亚走上了正轨。然而,企业的债务被推迟,此时,由于税收问题,他们卷入了一场新的诉讼。
当这两起诉讼都解决了,企业就推迟了最好的发展机会,并停留在初始阶段。
在此期间,我们不得不面对来自本土品牌双鹿的激烈竞争。新澳啤酒在温州一直处于低档位置,定价在1.5元左右。在鼎盛时期,双鹿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价格在2-3元之间。
如果仅限于这个低端市场,即使新奥啤酒能够摆脱财务困境,也很难打开后期的局面。因此,孙建新希望(000876)用品牌营销来改变企业发展的轨迹。
2005年,孙建新与德国啤酒品牌holsten在品牌和技术上进行合作,引进世界品牌astra,收购部分区域品牌30年的使用权,提升品牌影响力。
阿斯特拉是嘉士伯集团旗下的第二大啤酒品牌。嘉士伯是世界第四大酿造集团,成立于1847年,总部位于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丹麦哥本哈根。浩顺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拥有125年的生产历史。
通过这一合作,孙建新利用德国技术从新澳大利亚酿造绿色健康(无甲醛)的全麦啤酒,这种啤酒在温州及其周边地区很受欢迎,帮助孙建新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帮助新澳大利亚啤酒逐步完成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框架。
2006年,孙建新不停地创立了一个新品牌。十多年前,当他还是代理人时,他联系了一位香港合伙人。当时并不富裕的孙建新花了50万元买下了“牛仔啤酒”的商标。因为被收购的啤酒厂经历了挫折,这个品牌被搁置了。
公司站稳脚跟后,他找到新湖投资,双方合作成立牛仔啤酒有限公司。在牛仔啤酒方面,新澳大利亚持有60%的股份,处于控股地位。
牛仔啤酒的注册资本为2000万美元,初始投资为2980万美元。双方计划在温州建设一个集生产、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花园式啤酒工业园。
2009年,孙建新聘请前嘉士伯国际运营总监罗迪担任牛仔啤酒国际运营总裁。罗在嘉士伯工作了20年。知道罗要退休了,便发了一封邀请信,走到门口。最后,在去年7月,他成功地说服了罗迪加入牛仔队。
罗迪负责牛仔啤酒在亚洲的营销策略,并利用原有资源为牛仔寻找进入欧洲酒吧市场的机会。在罗迪的帮助下,牛仔啤酒公司与香港贸易商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成功让牛仔啤酒进入香港。
此前,牛仔啤酒抓住了金融危机期间出口急剧下降的机会,获得了出口卫生许可证。至此,进入台湾和澳大利亚的计划就可以实现了。第一批牛仔啤酒于去年7月出口到澳大利亚,10月份销往台湾。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温州牛仔啤酒14年持“酒”战 争取明年下半年A股IPO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