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9字,读完约2分钟
近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以下简称“湘雅二院”)因文竹事件成为舆论焦点。
5月16日,央视《质量周报》披露,四川川大华西制药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的一种规格为0.36克的产品?0片,出厂价格为15.5元,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和医生的联系,最终以213元的价格卖给了患者。除去成本后,利润接近13倍。
据了解,在即将进行的省级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指导价中,湖南省物价局将芦笋片的价格定为136元,是其出厂价的8.8倍。
如今,包括这家医院的医生在内的许多当地人都期待着这一事件成为打击药价过高和巨额利润的突破口。
从医药分销公司到医院,价格涨幅都在140元以上
自称住在湖南长沙的韩女士在电视上指责药价暴利。因为她患有卵巢癌,在湘雅二医院化疗后,医生建议她服用芦笋片,一种辅助治疗癌症的药物。后来,她发现这种每瓶213元的医院药品只用30元就能买到。
据调查,湘雅二院从2005年开始使用四川大学华西药业生产的芦笋片,其用量为0.36克?0和0.36克?6两个品种的规格。今年2月,央视来调查后停止使用,购买了约70件(160瓶/件)。根据《湖南省药品价格公告》的规定,医院在湖南省向真药品集中采购网上以185.22元/瓶的价格向湖南魏初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魏初制药公司”)购买该药品,并以213元/瓶的价格向患者销售,价格上涨15%。
湘雅二院发言人、医务处主任陈教授表示,该院没有违反物价部门“药品价格涨幅不超过15%”的政策。省内另外两家医院分别购买了3286瓶和140瓶,购买价格和销售价格与湘雅二医院相同。
至此,每瓶芦笋片价格滚雪球的轨迹逐渐清晰:第一个以15.5元从四川大学华西药业有限公司购买芦笋片的是湖南的一家制药公司,它卖给魏初制药公司的价格在30元到40元之间,毛利高达购买价格的1倍。魏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转手以185.22元的价格将其发布在采购网站上。医院购买后,增加15%,以物价部门规定的最高售价213元卖给病人。最大的利润来自于从医药分销公司到医院的环节,药品“升值”了140~150元。
事件曝光后,湖南省卫生厅迅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使用芦笋片,并对购买和使用芦笋片的情况以及医务人员是否收到药品回扣进行了调查和处理;同时,取消了湖南省四川大学华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芦笋片的投标资格。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标题:谁是药价虚高的幕后推手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