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7字,读完约2分钟

中石油(601857)对外依存度达到新高。5月25日,中国石化(600028)联合会发布的报告显示,第一季度中国石化利润增长54.52%,同比增长5.6%,创历史新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从1月到4月,中国成品油出口也迅速增加。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成品油出口694万吨,同比增长66.4%。从相关数据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一方面,我们进口了大量的石油,另一方面,我们出口了大量的成品油。中国的炼油企业有迹象表明,它们正被迫伪装成“来料加工”。

中国炼油企业变相沦为“来料加工”

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是我们不断增长的炼油能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前四个月共加工原油1.3482亿吨,同比增长20.7%,年加工能力将超过4亿吨。可以看出,中国的炼油产能已经过剩。此前,一家石油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新闻》表示,该企业的炼油能力正在突飞猛进,为了解决空.产能过剩的问题,加工和出口成品油势在必行

中国炼油企业变相沦为“来料加工”

事实上,近两年来,国内炼油行业产能过剩也与能源市场化改革有关。为了提高炼油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政府降低了准入门槛,允许中海油(报价、信息、评论)、中化等资金雄厚的央企参与,今年政府还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事实上,中石化和中石油控股的炼油企业已经饱和了这个市场,而中化、中海油甚至更多本土企业的加入,只会让这个市场更加混乱。

中国炼油企业变相沦为“来料加工”

此外,通过增加竞争主体模式的市场化方式,只能使行业产能过剩,而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了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政府大力抑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势头,加快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关闭大量小煤矿和小电厂,以推进能源市场改革。然而,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增长3.2%,这无疑对减排造成了巨大打击。面对巨大的压力,政府将来可能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最近,据报道,政府已经停止了直接电力改革,因为这项改革给一些高能耗企业开了绿灯。

中国炼油企业变相沦为“来料加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预计政府打击产能过剩的炼油行业似乎不远了。对于在建或即将投资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炼油项目往往涉及数百亿元的巨额投资。面对产能过剩开始凸显的局面,政府需要对审批制度进行监管,防止巨额投资的浪费。同时,要提高炼油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能仅仅依靠降低门槛和引入竞争主体。

标题:中国炼油企业变相沦为“来料加工”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