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3字,读完约2分钟

对富士康来说,2010年5月将是一个值得载入商业历史的日子。多年来发展迅速的铸造航空母舰终于在后工业时代显露出其脆弱的一面。当《中国商报》记者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对富士康进行“戳穿检查”并试图找出每一个事件的真相时,他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这样一个“有序的世界”,一切看似简单,但却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富士康跳楼事件真相“穿刺”

5月26日,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在深圳龙华工厂首次公开面对数百名媒体。在成千上万的人面前,他深深地鞠了三躬,“道歉或道歉,痛惜或痛惜。”不过,郭台铭也表示,自杀的原因很多是经济和情感上的原因,与员工的个性和情绪密切相关,但与集团的管理风格和工作压力关系不大。

富士康跳楼事件真相“穿刺”

有人认为是铸造模式的瓶颈和成本压力导致了富士康目前的困境;有人认为是制度实施中缺乏关怀和教导,导致富士康员工选择了这种极端的表达方式;也有人认为,一个庞大企业的管理机制无法有效传递,使得上下管理层脱节,从而造成误解和伤害...

富士康跳楼事件真相“穿刺”

然而,防止悲剧再次发生对企业和社会来说是极其紧迫的。

在这里,我们想问一下富士康,除了园区的软硬改善之外,是否实现了企业核心管理的转变,形成了对员工的真正关心?

我想问社会是否应该从政府和政策层面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以防止目前的“习惯性”极端表达成为常态。

有人认为像富士康这样的代工企业比大陆代工企业先进5~10年。那么,深入研究富士康的管理和困境也将有助于行业内更多的企业找到一条良性的现实发展之路。

富士康跳楼事件真相“穿刺”

2010年4月5日、2010年4月12日、2010年4月26日、2010年5月3日、2010年5月17日,《中国商报》连续5期追踪报道了富士康跳楼事件,从这一期开始,我们更加关注生活和企业社会化边界问题。

富士康跳楼事件真相“穿刺”

2010年5月25日,在中国一家报纸六楼的会议室里,来自商界、学术界和管理界的相关人士齐聚一堂,希望为这个拥有80多万员工的全球最大铸造企业找到一个现实的解决方案。

富士康跳楼事件真相“穿刺”

现在,我们更有必要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面对来自社会和公众舆论的问题。我希望更多的人伸出援手,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标题:富士康跳楼事件真相“穿刺”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