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2字,读完约2分钟

一年一度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始于1981年,一个财年的铁矿石价格是通过铁矿石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谈判确定的。一旦价格确定,双方将在一年内按照协商的价格执行。 在铁矿石供需长期处于买方市场的时代,这种机制有利于矿商维持稳定的价格和客户。然而,随着中国铁矿石需求的大幅增长,这一机制正面临巨大挑战。自从1996年中国钢铁产量超过1亿吨,成为最大的钢铁国家以来,铁矿石的进口也迅速增长。自2003年以来,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当年进口量达到1.63亿吨。同年,中国开始参与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所有的谈判都是由商务部策划的。宝钢牵头谈判,然后向中国钢铁协会报告谈判情况,中国钢铁协会再向商务部报告。但连续几年,谢场矿的价格一直在上涨。 2009年,商务部首次将权力下放给中国钢铁协会,中国钢铁协会领导了铁矿石价格谈判。自2008年11月以来,中国钢铁协会试图利用金融危机造成的铁矿石供应过剩,要求铁矿石价格回到2007年的水平,即降价40%至45%。被三大矿商拒绝。 2009年5月26日,2009年铁矿石的“初始价格”由力拓和新日铁之间33%的跌幅最终确定。中国钢铁协会宣布,它不会跟进,仍坚持下跌40%。随后,力拓宣布已与其他亚洲钢铁公司达成协议,接受今年的初始价格。随后,国内中小钢铁企业纷纷转身离去。在初始价格的基础上,中小钢铁企业与淡水河谷达成了5000万吨的长期合作协议,中钢协否认了这些协议的合法性。 2009年7月9日,“力拓间谍案”爆发,使中澳关系和“两次延期”降到冰点。次年8月17日,中国钢铁协会宣布“中国价格”已经形成,并宣布已与澳大利亚fmg公司达成协议。粉矿下降35.02%,块矿下降50.42%,但公司年产量仅为2000万吨。三大矿商都没有接受,铁矿石谈判在2009年无果而终。 2010年2月,中国在新的一年正式开始与三大矿商进行铁矿石谈判。中国希望保持30%的增长底线,三大矿商希望将价格提高80%-90%。然而,由于现货价格大幅上涨,大大超过了长期价格,谈判非常被动。 3月22日,三大矿商与日韩钢铁企业的谈判结果公布,结果出人意料。双方表示,他们打算用与现货市场挂钩的短期合约(即“季度合约”)取代已有40年历史、以年度合约和长期谈判为基础的铁矿石定价体系。进口铁矿石的长期关联模型正面临崩溃。

标题:铁矿石谈判始末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