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1字,读完约4分钟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私人资本主义和计划经济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在中国,私人资本只用了一个月就灭绝了。

企业历史笔记

在前一篇专栏中,我曾经统计过,从1870年洋务运动到1978年改革开放,“国进民退”至少发生过五次,即1884年、1910年、1935年、1946年和1956年。前四次被断断续续地写了下来,然后有一封读者来信要求第五次,这将在今天简要描述。

资本家是怎样“绝种”的

至于私人资本在中国的命运,决策者在1949年后已经做出了一些渐进的判断。1952年五反运动后,毛泽东认为私人资本主义和计划经济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资本家是怎样“绝种”的

1955年1月,周恩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以荣毅仁为榜样,说:“他是中国第一大资本家。”他在这个地方说他的班级应该被淘汰。然而,他遇到的另一个人告诉他,很遗憾你的祖先辛辛苦苦工作了三代才把这个工厂送到你的手中!他也流下了眼泪,这是自然和合理的。这两种情况都存在并且是真实的。这种接受和平变革、感受痛苦的表现,忠实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心态。如果工厂被移交,如果它被放弃,没有痛苦,那么它不是资产阶级。”

资本家是怎样“绝种”的

同年10月,毛泽东明确表示,资本主义应该立即“灭绝”。他在七届六中全会上说:“我们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在地球上消灭,成为历史。”在中国,私人资本只用了一个月就灭绝了。

资本家是怎样“绝种”的

私营企业家积极配合政府决策。其中,北方的代表人物乐松生是中国最著名的百年老药同仁堂的总经理,南方的龙头是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上海沈心公司的荣毅仁。他们先后成为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副市长,一度被称为“北方乐南荣”。

资本家是怎样“绝种”的

1956年1月1日,北京私营工商业者提出了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申请。到1月10日,整个城市的私营工商业只用了10天就宣布,他们都实现了整个行业的公私合营,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

资本家是怎样“绝种”的

1月15日,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大会。在20万人的欢呼声中,乐松生登上天安门大门,代表北京工商界向毛泽东董事长致辞。由新华社摄影师侯波拍摄的电影《乐松给毛泽东带来好消息》第二天就登上了中国各大报纸的头版,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说:“崇高的理想已经开始成为现实,我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城市已经出现。”

资本家是怎样“绝种”的

1月20日,一个公私合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工商新闻组的一名代表装扮成“天佑百姓”来到会场向人们宣布这个好消息,并宣布全市205个行业有10多万私营企业。第二天,在初春的细雨中,上海举行了20万人的盛大游行,敲锣打鼓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在一片热烈的人群中,荣毅仁大声念道:“我从社会主义改造中失去的是我自己的一些剥削收入,但我得到的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和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的欺骗和相互不信任,我得到的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信任,这是金钱买不到的。”随后,全国各大城市相继完成了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家是怎样“绝种”的

薄一波在《关于一些重大决策和事件的回顾》中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应该在一九六七年完成,现在基本上比原计划提前十二年完成。”这个速度不仅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也超出了毛主席自己的预料。”1月25日,毛泽东在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说,“公私合作发展得很快,这是意料之外的。谁期待的?现在没有孔明,我不能指望它这么快。”

资本家是怎样“绝种”的

众所周知,私人资本在1978年在中国复兴,当时它们被称为“个体经营者”、“万元家庭”或“暴发户”,而“企业家”一词在1987年首次出现在报纸上。

标题:资本家是怎样“绝种”的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8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