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0字,读完约3分钟
九年后,一个以煤为生并繁荣的城市试图脱掉它的黑色衣服。
“当时,气氛很复杂,有点尴尬。我知道当地的风力等级,风力数据不清楚,发展方向也不清楚。发展风力发电的好处会有好处吗?”4月11日,华能新能源辽宁分公司总经理敖海讲述了阜新风电零启动的故事。
四年前,华能鑫源公司被国家发改委文件“推”到辽宁省阜新——以前的“煤电之城”——发展风电,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的转型之路。
目前,阜新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达72.5万千瓦,居辽宁省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风力发电城”。阜新的风电总体规划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跳跃”,从最初的180万千瓦到360万千瓦,再到最近的1000万千瓦。
阜新作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第一个试点城市,从黑到绿的转型离不开政策包和中央企业的推动。然而,随着优惠政策的效益递减,阜新的“追风”魔盘能否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高潮中再次快速旋转,还有待观察。
从180万千瓦到1000万千瓦
阜新追风起初是被动的。
“成千上万的矿工没有工作,社会不稳定,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敖海指出。鉴于阜新面临的困难,2001年,国务院正式指定阜新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然而,阜新转型的探索并不顺利,“提出了许多方案,但没有一个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认可。”
最后,阜新把注意力转回到能源行业,这是一个传统的优势行业,但这次它把希望寄托在新能源和风能上。“一年两次风,半年一次”,位于科尔沁沙地边缘的阜新人对常年不变的风已经很厌倦,但随着国内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风已经成为阜新发展新能源的良好条件。大约在2003年,阜新最终提出了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投资为180亿英镑的风力发电计划。
当时,由于风力发电在中国刚刚起步,成本很高,电力公司不敢轻易“听风”。
最后,是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风电设备国产化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是上述文件推动了阜新风电的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推进风电设备国产化,将发电企业和风电设备企业捆绑在一起。国电龙源电力(报价、信息、审核)与金风科技(002202)在新疆、甘肃合作,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与大连重工(后重组为华瑞风电)合作,在阜新建设单机容量超过兆瓦、总规模超过50万千瓦的风电场。
有了政策保障,华能成为阜新风电领域的先锋。《意见》的发布,实际上解决了华能在阜新50万千瓦以下的项目审批和电网输送问题,使华能新能源从进入初期就得到快速发展敖海指出。
据介绍,华能一期工程高山子项目于2007年9月21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10.05万千瓦,2008年6月30日全部并网发电。
其他项目相继完成。例如,2008年5月20日,富北项目建设规模为30万千瓦,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式开工建设。张北项目位于科尔沁沙地,总装机容量10.05万千瓦,2009年12月全部并网发电。
到目前为止,华能和华锐风电的50万千瓦“成套项目”已经完成,总投资超过50亿元,是阜新近年来最大的地方项目。项目三期年上网总用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
随着这些先驱者的成功,阜新的风电想象力一直在扩大,也就是说,总规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跳”了起来,从最初的180万千瓦到360万千瓦,再到最近的1000万千瓦。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阜新“追风” 转身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