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32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网海海4月29日电“钢铁企业可以从矿山以临时价格购买铁矿石,以满足自身生产需要。”在2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钢铁协会常务副会长罗炳生表达了一些无奈。尽管宝钢作为中国的代表,仍在努力与三大矿山达成协议,但传统的铁矿石谈判只是在各钢厂自行谈判的情况下才名存实亡。

铁矿石谈判“曲未终人已散” 三大教训值得思考

在经历了五个月的痛苦之后,铁矿石谈判情绪激动地结束了。三大矿山依靠垄断优势,放弃双赢原则,金融资本渗透铁矿石市场,追求眼前利益最大化,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过去两年的铁矿石谈判陷入了一个“开头给人很高的期望,但结尾并不理想”的怪圈。除了铁矿石被转移到卖方市场以及国际矿山的垄断优势突出等因素外,中国自身也有一些经验可以总结。

铁矿石谈判“曲未终人已散” 三大教训值得思考

首先,谈判应该随着时间而改变,“拖延”不是一个好办法。回顾今年的铁矿石谈判,矿山比去年年底增加了15%-20%,年初增加了30%-40%,现在他们坚持要增加90%-100%。

铁矿石谈判“曲未终人已散” 三大教训值得思考

“今年年初,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今年铁矿石市场将转向卖方主导。谈判之初,矿山的报价是试探性的,但随着全球钢铁行业的逐渐复苏,它们的涨价立场只会越来越坚定。从这个角度看铁矿石谈判,宜早不宜迟。”联合金属网铁矿石频道总监杜薇说。

铁矿石谈判“曲未终人已散” 三大教训值得思考

“随着今年海外钢厂的复苏和铁矿石需求的反弹,中国在铁矿石市场上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因此谈判思路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选择遵循日韩钢厂的季度定价协议也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策略。”“我的钢铁”副总经理贾认为。

铁矿石谈判“曲未终人已散” 三大教训值得思考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铁矿石谈判“曲未终人已散” 三大教训值得思考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