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7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与世界三大铁矿石生产商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之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一直打动着人们的心。然而,本月28日,中国钢铁协会常务副会长罗炳生的一番话,让人感觉谈判即将破裂。有人评论说,中钢协无法从第一次妥协中恢复过来。
罗炳生说了这句话:国内钢铁企业可以单独与三大矿山就铁矿石问题进行接触。一个月前,中国钢铁协会的声明与此完全相反。他们曾呼吁国内钢厂改变这种分散状态,统一行动,力争在两个月内不从三大矿业公司进口一吨矿石,以此来对抗三大矿山的不合理要求和强硬态度。
然而,经过一个月的顽强抵抗,中钢协不得不放弃“统一行动”的原则,开始承认国内钢铁企业分别与三大矿山有过接触。这种态度的改变表明了什么?北京科技大学金融工程系钢铁行业研究专家刘成表示:“这可以说是一种妥协。我们以前坚持的年度价格谈判机制失败了,让每个企业根据情况来判断自己。”
这个结果让期待已久的行业大失所望。那么,为什么中国钢铁协会如此自信,以至于一开始它可以抵抗两个月,然后又不情愿地妥协了呢?据刘成分析,最初的信心是由于中钢协了解到当时国内钢铁企业的铁矿石库存可以支撑两个月。事实上,在没有谈判结果的情况下,国内钢铁企业正在消化库存,并开辟一些新的进口来源。
刘成:“它主要消耗库存。但是现在已经筋疲力尽了。此外,还补充了印度的一些矿山,包括印度尼西亚和南非的一些铁矿石。”
记者:“印度的铁矿石比三大矿还便宜吗?”
刘成:“便宜。印度的现货比例比三大矿略低,但品位也稍低。应该说,这些铁矿石是分散的。”
正如刘成所说,这些低品位的矿山毕竟是分散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中国钢铁协会没有想到的是,陷入困境的国内钢铁企业会消耗得如此之快。与此同时,三大矿山以“最后通牒”的形式发布公告,用季度定价和现货价格相结合的方式取代了往年的长期协议价格。谈到三大矿山的强硬态度,中国钢铁协会常务副会长罗炳生在新闻发布会上非常激动。
罗炳生:“对中国、日本、韩国和欧盟来说,他们都实施了统一的大幅涨价措施。如果你不接受,我将停止供应和威胁。”
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没有库存的钢铁企业已经在按季度价格购买铁矿石了。兰格钢铁网咨询部经理马力表示,这一现实源于三大矿山对优质铁矿石的垄断,其他国家的铁矿石品位无法满足要求。
马丽:“三大矿太强了。如果中国想找到矿源,进行开发和投资,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取得成效,因此短期内无法解决对他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国内外对铁矿石日益增长的需求无法停止。罗炳生说:“今年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中国需求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去年大幅下降,今年第一季度大幅上升。这一变化导致全球铁矿石供应短缺。”
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如果中国钢铁企业以现货价格与三大矿商结算,现货价格已经超过每吨180美元,是2009年单价的三倍。根据2009年6.3亿吨的进口量,中国钢铁企业全年要支付5000多亿元。
标题:铁矿谈判走向破裂边缘 钢企或将"各自为战"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8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