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4字,读完约4分钟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发展?1月8日,成都市科技局和四川大学国家综合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召开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形势、新机遇的汇报会。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震教授,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蔡健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肿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教授,在报告会上抛出“头脑风暴”,以专题报告的形式,为成都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未来寻找“强力良药”。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志鹏作为成都生物医药行业的“标杆”人物,也在会上做了企业发展经验交流的报告。

权威专家为成都医企前途找“猛药”

市科技局局长刘筱柳专门介绍了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根据总体规划,我们将力争到2012年实现产值超过550亿元,跻身中国同类城市前四名。生物医药贸易销售收入超过350亿元,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医药贸易基地;生物医药外包服务业收入超过10亿元,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权威专家为成都医企前途找“猛药”

发展一个真正强大的制药公司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震教授在《新医改形势下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专题报告中指出,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医药生产基础薄弱、体制不完善、国际交流少、创新能力低、科学内涵少等综合因素,大多数医药企业仍处于求生存、求发展的“小康”阶段。

权威专家为成都医企前途找“猛药”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成都生物医药企业面临着数量大、规模小、发展慢、整体竞争力弱等诸多问题。工业产值在中国12个生物产业基地中排名第八,与上海、石家庄等地存在明显差距。此外,没有企业进入中国制药工业企业前20名。位于西部的Xi和重庆都有企业进入。同时,就整体优势而言,全市的生物医药营销缺乏整体包装,大部分中草药都是经过简单加工后销售。此外,R&D医药生产、贸易和医疗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地方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

权威专家为成都医企前途找“猛药”

胡震教授认为,为了发展一个真正强大的制药企业,创新药物的新方法和理论必须诞生,新的重磅炸弹药物应该可用,新的药物目标应该找到。同时,要加强科研,加强与医疗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医生在创新药物研究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四川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通过并购适当调整医药企业数量,通过创新手段和方法提高大型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使其真正强大起来。

权威专家为成都医企前途找“猛药”

着力培育有效的“产业集群”

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蔡健教授在《成都医药企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战略与对策》报告中指出,成都医药产业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都是以中药材产业的规模经济为基础,依托原材料的区位和价格优势,确立产业的初始竞争优势来源。但是,原材料在产业中的地位属于第一生产要素,这一要素形成的竞争优势往往会导致整个产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依赖于发展路径,因此缺乏后劲。目前,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这种困境。

权威专家为成都医企前途找“猛药”

从不同地区不同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来看,蔡健教授认为,只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才能从资源驱动型向基于资源优势的创新驱动型转变。他说,只有上下游产业良性互动,产业竞争优势才能持续发展。然而,如果下游相关产业缺乏应用能力,仅靠上游优势不足以形成国际竞争力。创新驱动型产业集群注重整个产业的协调发展和整个产业链的自然匹配和联系,从而保持产业的竞争力并自发前进。就具体做法而言,他建议行业协会发起制药企业,为其提供与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并为企业研发外包提供类似的凭证。

权威专家为成都医企前途找“猛药”

此外,魏于全教授还从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的角度做了“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现状、趋势及发展对策”的专题报告。下一步,全市将加快实施《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充分发挥四川大学作为国家新药和药酒开发综合平台的作用,加快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标题:权威专家为成都医企前途找“猛药”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