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9字,读完约4分钟
39岁的陈万荣是山西省清徐县徐沟镇西花园村的一名农民。在过去的2009年,他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据估计,种植粮食的年收入将超过100万元。
近年来,陈万荣通过转让周边农户的土地来发展农业规模经济。他制定了大规模种植的实施方案,科学规划了承包地的种植结构,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科学化,改进了种植技术,引进了新品种,确保了高产和增收。去年,他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2200亩,亩产量增加到1040公斤。
近年来,像陈万荣这样的大型粮食种植者大量涌现,成为中国粮食增产的生力军。不久前,农业部表彰了20个“全国食品生产示范单位”,陈万荣就是其中之一。
据农业部估计,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616亿斤,创历史新高,连续六年增产,连续三年首次超过1万亿斤。这一成就来之不易,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增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支撑。
回顾2009年,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强农业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支撑作用。在农忙的关键季节,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田间,检查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
从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到全国“两会”等多次重要会议,从中央到地方,粮食生产始终是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的重点。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四项补贴”1230亿元,即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增长19.4%。
国家还大幅提高了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并在东北地区实施了水稻、玉米、大豆、华南地区中晚稻和油菜的临时收储政策。这些政策信号强、力度大,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根据农业部的分析,去年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面积增加了3400多万亩,这是过去四年来的最大增幅。同时,水稻、玉米等高产作物增加较多,为粮食生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各地农业部门有效防灾减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这也是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去年,极端天气在该国频繁发生,极端干旱的历史也很罕见。"农业部部长韩长福日前表示:“面对北方冬麦区罕见的冬春干旱和东北、华南部分地区严重的秋旱,农业部和当地农业部门大力推进科学抗旱,发挥农业机械抗旱作用,取得了抗旱救灾的成效。一个重大的胜利。”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农田病虫害大幅增加。去年,小麦条锈病、草地螟和水稻“两移”等主要病虫害较为严重。对此,农业部提出要打好“区域性重大病虫害扑灭战、地方性重大病虫害突击战、重大疫情拦截战”。当地农业部门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完善防控计划,强化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有效减少病虫害,实现了“虫口胜粮”。据统计,去年,我国重大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粮食损失。
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信号不应该改变,要求不应该放松,支持不应该减少。业内人士认为,稳定的粮食生产是稳步增加农产品(000061)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农业基础的基础。
今年,农业部提出要尽一切可能促进粮食的稳定发展。确保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单位面积产量在2008年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力争增长。关注重点领域、重点作物、主要技术和关键耕作时间,关注防灾减灾。
为此,农业部将建成7500个万亩粮、棉、油、糖高产示范片,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农业县,示范带动大规模均衡增产。同时,在800个产粮大县(场)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粮田,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田间配套渠系,大规模实施土地平整。鼓励和引导农民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建设。
标题:我国粮食产量首次实现连续3年超万亿斤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