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47字,读完约6分钟
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年复一年快速增长、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国造船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和一系列支持船舶工业发展的措施的推动下,船舶工业克服了各种困难,化危机为机遇,逆势而上,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40%以上,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新船订单数量首次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一。
造船完工量首先超过4000万吨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部统计,2009年1-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为4243万吨,同比增长47%;新船订单为260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5%;手持船舶订单达到1.8817亿载重吨,比年初下降8%。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收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4.8%、61.6%和38.5%,分别比2008年底增长5.3%、23.9%和3个百分点。
中国最大的造船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全年完成造船170艘,首次突破1000万载重吨,达到1076万载重吨,比上年增加近300万载重吨。总吨位约占全国造船完工量的27%,占全球造船完工量的9.1%,进一步扩大了其国际市场份额,在国内造船集团中排名第一,在世界大型造船集团中排名第二。
中国的另一个造船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努力工作,有效地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经济总量同比增长1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增加值同比增长20%,利润同比增长18.5%,提前11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00年增长两倍。
中国造船业遭受了巨大冲击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向新华社表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贸易严重下滑,货运量急剧下降,导致国际航运市场萎缩,运力过剩,对造船业造成了巨大影响。自2008年8月和9月以来,中国造船企业新船订单明显减少,国内骨干船厂新船订单基本停止。此外,造船企业在持有订单时会遇到“船舶交付困难”。由于融资困难,一些外国船东经常取消订单。中国造船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航运市场急剧转向,船东融资环境恶化,航运市场陷入深度调整。自2008年8月以来,全球新船订单数量一直很少,并在去年下半年逐渐增加。据统计,去年全球新船营业额同比下降80%以上,主要船型的成交价下降30%以上。订单接收困难、保险单和船舶交付困难已成为全球造船业面临的三大问题,也给CSIC带来了严重影响。
过去几年,全球对船舶的需求强劲,一些地方盲目上马造船项目,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新造船项目面临更大的困难。
振兴规划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船舶工业面临的困难。2008年底,国务院主要领导在视察国内船厂时强调,作为战略装备产业,造船业的独特地位不可替代,航运仍将是未来交通运输业最重要的力量。经济的“寒冬”只是暂时的,中国造船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必将迎来“寒冬”之后的春天。
2009年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通过增加信贷融资和技术改造资金支持船舶工业。《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涵盖了财政、税收、科研开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指明了未来三年造船业的发展方向。它对引导造船企业积极化解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扩大造船市场需求,加速造船业复苏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中国造船业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2008年,出口船舶占造船完工总量的73%。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扩大国内船舶需求,已成为保证我国造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计划》明确指出,应报废和更换旧船,淘汰单壳油轮,积极发展远洋渔船、特种船、工程船和工作船等特种船舶。
这些措施对刺激国内船舶需求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作用。毫无疑问,它给因国际金融危机而陷入困境的中国造船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冷静应对危机,克服困难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汹涌波涛和国际航运市场的风云变幻,CSSC迅速做好应对危机的工作部署,提出了“保船、抢订单、强化管理、降低成本、防范风险”的“十五字”工作方针。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交船难”的矛盾逐渐显现。CSSC把“保船”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认真整理手头订单,分析各种潜在风险,制定了390项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在过去的一年里,CSSC下属的多家航运公司采取了灵活的营销策略,积极与船东沟通,积极与船东合作,成功交付了一批可能被延误的船舶。
CSSC紧紧抓住《计划》颁布带来的政策机遇,运用政策措施,订购了20多艘超大型油轮、5.3万吨级、7.6万吨级和8.2万吨级散货船,以及一批国内工程船和特种船。在低迷的国际市场,CSSC全年收到316万吨新订单,好于年初预期。CSSC还与钢铁和航运等上下游行业结成战略联盟,以度过难关。集团公司还努力通过精益管理、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来降低生产成本。
CSIC确立了“增强信心、严格控制风险、危机中求机遇、可持续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积极适应船舶市场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大力推动其他装备行业发展,调整结构,确保增长,在确保民船主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全力以赴保证订单和发货,保持民船主营业务的稳定发展。第二,在后危机时代,加快创新,在国际竞争中创造新优势。第三,调整结构,推动其他主要装备产业做大做强。第四,加强与地方、上下游产业和大型国际公司的合作,拓展空可持续发展空间。
谭总经理表示,新的一年,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在充分理解困难的同时,我们应该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如果我们处理得当,这场危机可以成为我们实现“弯道超车”,早日建成世界最大造船强国的绝佳机会。
标题:中国船舶工业战胜经济寒冬逆势而上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