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8字,读完约3分钟
海信集团负责海外业务的副总裁林澜表示,海信在国际市场上仍然没有侵略性。自2005年海信发起大规模海外市场登陆运动以来,海信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站稳了脚跟。然而,在欧洲大陆,它正在萎缩:匈牙利工厂于2009年初关闭;荷兰的欧洲R&D中心仍然只承担产品测试的功能;在北美市场,海信的自主品牌出口尚未达到一定规模。
2006年,海信高调宣布2010年全球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其中40%来自海外;电视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为7%;冰箱产品在中国排名第一,在世界排名第三;空力争世界第四名。但现在,无论如何,海信的这个国际化目标似乎被推迟了。
价格波动极其剧烈
2004年6月3日,一个盛大的剪彩仪式在匈牙利伟创力高科技工业园举行。根据合作协议,伟创力提供现代化的生产工厂和员工,海信提供技术、质量、品牌和设备支持。
海信此举是为了绕过欧盟高达14%的进口关税,这迫使竞争对手考虑在当地建厂。然而,海信很快发现,一旦涉及到欧洲本土生产,整个业务流程就变得非常复杂。例如,在北美,从订购到交付需要40多天,而在欧洲则需要70多天。在如此长的时期内,面板价格将不可避免地波动。更糟糕的是,由于欧洲国家零售渠道的激烈竞争,往往会提出提前20天的临时订单,这意味着一定时期内的订单数量可以提前预测,或者可以放弃这种临时订单。最大的风险是液晶面板的价格弹性,一旦面板装船,价格弹性可能会开始急剧下降。“这是注定的,你必须忍受一个半月或两个月的损失。”林澜说。然而,如果面板价格飙升和品牌溢价能力不强,渠道提供商可能会强行降价撕毁订单。
匈牙利警告海信,如果你想在欧洲深入种植,你必须有一个低成本控制的自建工厂。然而,自建工厂的前提是自主品牌有足够的订单规模——由于oem订单波动较大,盈亏点在于自主品牌能否实现15万~ 20万台的稳定销量。这一失败使海信在欧洲的市场规模缩小了60% ~ 70%,只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少数国家保留了自己的品牌业务,留下六七名员工维持一些当地机构的运营。它甚至停止了oem业务——“因为它不能解决系统风险,所以‘数量’毫无意义。”林承认。
Oem订单不容易做
欧洲的Oem订单不容易做。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电视信号系统标准。例如,欧洲的dvb有34个标准,包括视频和音频。欧洲在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小市场。如果你想在当地销售,你必须提供符合当地标准的小批量产品,这是不经济的。一旦市场不成熟,大量滞销产品很快成为难以处理的库存。
为了了解不同国家的信号差异,海信只在早期信号测试上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为了测试欧洲大陆国家偏远角落产品的信号接收能力,海信不得不在欧洲部署几辆集装箱测试车执行各种测试任务。
另一个不可避免的风险是dvb标准的专利问题。这些专利掌握在外国制造商手中,如法国电信、荷兰飞利浦、日本松下等。在欧洲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平板电视需要在当地支付2到3美元的专利费用,这对想在欧洲大规模发展业务的海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海信国际营销副总经理刘清华承认,在专利、关税、成本、供应链等一系列刚性成本的压力下,海信目前还没有在欧洲市场找到好的出路,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优化供应链结构的成本来获取利润。"最好的方法是保守地操作."刘说道。由于欧洲竞争加剧,只有像三星这样在面板规模、小批量快速反应、高品牌溢价和卓越供应链管理能力方面具有优势的寡头才能生存。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海信的学费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7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