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7字,读完约2分钟
去年10月,北京市民任星辉向财政部提交了一份申请,要求披露与三峡工程建设资金有关的政府信息。财政部回复,2008年的收支情况已经公开,其他信息不再提供,因为与任星辉的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求没有直接关系。近日,任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财政部。
为了筹集三峡工程建设的资金,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除西藏等地外,三峡工程建设用电量的3%被征收,然后增加到4%,一些发达地区增加到7%。这“几分”似乎有点不足,但一年后它将成为一个天文数字。更重要的是,根据任星辉的计算,三峡建设基金占三峡建设总支出的一半以上,多年来一直由亿万人民支付。在经济危机的时代,公众在生存和生活的巨大压力下,为这样一个重要项目“捐赠”了巨额费用。难道它连基本的知情权都没有吗?
事实上,原来向全国用户集资的通知是由财政部等部门发出的。财政部还负责管理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应该很清楚这些多年的收支数据。为什么不能出版?
严格来说,就连财政部声称的2008年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的收支情况也只是空空洞的数据,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没有关于这笔钱是如何使用的相关信息。然而,就总数而言,它仍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即全国上亿电力用户每年向该基金捐款高达200亿元。即使比前几年有所减少,但自该基金推出以来的18年里,它已达到1800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表示,任星辉的“生产、生活和科研的特殊需要”与该基金“没有直接关系”,然后“没有提供任何信息”,这是对全国数亿电力用户知情权的公然否定,显然是不合理的。财政部拒绝向任星辉提供信息的原因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关于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的条款。然而,该条款的措辞是,双方与问题“无关”,而为此每年需要支付数十元的用户任星辉,显然不能说是“无关”。
现在,我们只能期待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因为三峡工程相关的财务信息涉及到财务预决算,与每个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这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每个公民都知道。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和第十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应当积极、重点公开该信息。法院应该接受这一诉讼,并应该给任星辉和所有的“捐赠者”一个明确的理解。
知情权关系到中国数亿电力用户的权益,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这充分表明我们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法治政府不是写在文件上的,而是由每一件小事组成的。
标题:每年总缴费200亿怎能说与我们无关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