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3字,读完约3分钟
2009年,侨联风电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国内市场消化了其50%的产品,而在此之前,其产品几乎100%出口。
其中,不乏金融危机。
早在2009年3月,侨联风电总裁唐明就表示,“金融危机给风能行业带来的第一波洗牌可能会先从零部件厂开始。”
当时,为应对金融危机,唐明表示,侨联计划消化其国内市场总销售额的60%。
虽然2009年对风电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年景,但侨联集团执行副总裁曹表示,今年侨联“通过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实现了销售额和利润较2008年稳定增长。”
在金融危机的同时,国内风电市场也遭遇行业“过剩”。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中国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已经从2004年的6家迅速发展到目前的70多家;风电零部件制造企业总数也超过100家,仅叶片工厂就超过50家。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准了《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意见》提到,近年来风电产业发展迅速,风电设备投资热潮、重复引进、重复建设。没有及时的监管和引导,“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
“过度”还是“过热”?
曹认为是后者。他认为“过热是好事”,因为“综合素质在行业的中上游”,因为政府对“过热”的监管会带来优胜劣汰,把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清除出市场。
但曹为了立于不败之地,始终认为“拥有核心技术是关键”,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的生产成本就最低。
2009年,侨联通过内部和外部渠道,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完善和改进产品、提高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上。
对外,巧莲通过与客户的认真沟通寻求技术改进的方向。"顾客的反馈和提出的质量问题都是技术问题."曹认为,利用外力也是“一种成本最低、速度最快、最切中要害的方法”。
在内部,技术自学和人才引进是曹紧紧抓住的两项任务。
正是因为清楚地认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巧莲才在2009年谨慎地将业务扩展到整个机器厂。
2009年8月,为有效整合产业链,培育本地风电产业竞争力,无锡市相关部门提出建议,鼓励无锡风电产业骨干企业设立风电场。
在这个行业,建立一个完整的机器工厂的门槛曾经被认为是“不是很高”——“如果你有生产许可证可以购买,如果你有备件可以购买,你可以立即发货。”
目前,巧莲不想进入红海。
曹说:“要成为一个完整的机械工厂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最好有国有背景。其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大概100-200亿元。第三,要掌握核心技术。
在曹看来,目前国内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整机厂并不多,也不愿意延伸到整机。除了考虑资金和实力之外,关键是侨联要专注于自己的零部件业务,保持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在《意见》出台之前,无锡市政府已经组织了几轮由侨联、日本三菱重工等风电企业合资建设成套机械厂的谈判,“国家政策出台后,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2008年下半年,包括美国大道投资基金、法国nbp、智基风险投资和青云风险投资在内的五家机构共完成了对侨联风电7000万美元的投资。
早在2009年初,许多国际知名投资银行都在争夺侨联的上市承销权。巧莲一直在准备上市,这对于巧莲来说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但曹并没有透露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标题:桥联风电:从100%出口到50%内销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7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