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6字,读完约3分钟
陷入困境的商界不乏话题。新年伊始,“谷歌将退出中国”的事件就像一个重磅炸弹,引起了观众的兴趣。“非法献花”这个词很快在网上流行起来。今年1月中旬,谷歌高级副总裁、公司发展和首席法律官戴维·德拉蒙德(david drummond)在官方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对中国的新态度”的文章,谈到了谷歌目前对中国业务的看法和考虑,最后他说:“我们意识到,这可能意味着谷歌必须关闭,我们在中国的办事处也可能关闭。”
在这份声明中,谷歌将“可能退出”的原因归结为“商业道德冲突”,称该公司已成为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以及长期存在的信息审查和过滤机制的目标。有人立即站起来反驳说,这只是谷歌为其在中国市场的受挫寻找借口。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商业管理规则,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
各行各业的人,包括谷歌粉丝、观察者、竞争者等。,互相争论着。有人坚决为谷歌辩护,有人提出让谷歌继续在中国运营的解决方案,有人开始分析百度的股价表现,有人哀叹自己可能无法享受谷歌的服务,有人称之为“行为艺术”,更多人希望看到这场现场直播的好戏如何收场。由于谷歌特立独行的态度,一个看似简单的事件升级了,甚至中国和美国政府官员也站出来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不用说,作为一家创新型公司,谷歌为其用户带来了许多优秀的产品,其“不作恶”的理念赢得了人们的心。两位创始人的表现激励了世界各地的企业家追求他们的梦想。然而,放弃中国市场太难了,他们肯定很难做出这样的声明。尽管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仅占谷歌总收入的一小部分,但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是任何一家旨在全球运营的公司都不能忽视的。
对于这次事件,无论是从商业角度分析,还是简单地政治化,都是有偏见的。企业越大,就越离不开意识形态。Nba在中国有很多球迷,他们在出口美国文化的同时赚取财富。微软在中国市场已经多次改变了立场,考虑的起点不仅仅是一个因素。我们很难区分是否有更多的商业或意识形态因素。事实上,许多大企业家都有高超的政治艺术。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世界是平的”已经被人们谈论,但在某种程度上,世界永远不可能是平的。在全球化过程中,各种差异甚至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断的碰撞和摩擦可能是常态。在这次“退出事件”中,简单地指责一方是没有用的。就像几年前华为想去美国收购3com一样,美国政府以安全为由拒绝批准。这也是游戏的规则。
给谷歌一个所谓的“高道德分数”是不合适的,从相反的立场欢呼也是不可取的。我们更喜欢看到的是:谷歌实际上只是一种姿态,然后可以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在给定的条件下做生意,反映出真正的商业智慧;中国市场应该更接近世界,以更加开放和宽容的精神接受像谷歌这样的“不和谐”。这是商业理性。
标题:“Google退出”震荡波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7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