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9字,读完约3分钟

揭开“刷手机消费”背后的商业秘密

昨天,上海电信与上海商业投资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通过天一手机为世博园区内外的特殊商户提供“刷手机消费”。就在上周,上海电信在南京路推出了“刷手机消费”业务。与此同时,上海移动和上海联通在移动支付方面的业务布局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三大运营商布局手机支付业务

事实上,在“方便百姓、造福百姓”的“刷手机消费”背后,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和巨大的市场。正是其中的“商业体验”使得电信巨头们蜂拥而至。

三大运营商布局手机支付业务

三大运营商布局移动支付

虽然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三大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业务上的“权力划分图”已经逐渐清晰。其中,上海移动凭借其在世博会中的独特优势,在世博园区拥有一个面向世博会手机门票和便利店的移动支付市场;上海联合总会继续关注“刷手机乘公交车”领域,去年实现了刷手机的大规模生产;上海电信正试图提高手机刷卡在商业区的受欢迎程度。显然,这三个领域在上海有足够的机场让电信巨头垂涎。

三大运营商布局手机支付业务

上海电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周在南京路商圈开业的第一批移动支付商户超过50家,今后将向全市推广。预计上半年将覆盖黄浦区,下半年将逐步向全市各大商圈推广。年末全市预计有3000-4000家商户实现“手机刷卡”。值得注意的是,三大运营商都已经采用或计划采用手机终端捆绑“消费芯片”的销售模式,以增强用户基础。

三大运营商布局手机支付业务

利润分享:“欧美模式”的无奈

使用sim卡或手机很简单,但背后有一个复杂的产业链,涉及许多商业相关的合作伙伴。协调这些商业伙伴的利益并不容易,其中利润分享是最困难的。

为移动支付提供技术支持的靳诺信息公司营销经理龚明奎告诉记者,在中国推广移动支付业务至少涉及五个合作伙伴,包括电信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商家和技术支持方。然而,在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银行甚至第三方支付平台通常被忽略,只有大约三个合作伙伴进行业务整合和利润分配。“这是因为国内政策不允许电信运营商经营金融相关业务。”龚明奎介绍说,中国的模式接近欧美等国家,但移动支付业务在欧美的推广并不顺利。“日本和韩国的电信运营商可以拥有自己的银行和金融平台,因此可以减少一两个合作伙伴的业务合作。”龚明奎告诉记者,这可以降低创业时寻找合作伙伴的难度,降低合作中的协调难度,防止最终利润被过多分割。因此,日本和韩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更加强大和成熟。

三大运营商布局手机支付业务

记者了解到,这一困境也出现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支付业务推广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关的国家政策不太可能放松。

市场前景:增值服务备受期待

龚明奎向记者坦言,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将在两三年左右基本成熟,据专业评估,运营商发行的银行卡数量将达到500万至600万张。据悉,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基础,运营商还计划推出包括水、电、煤等公用事业费在内的“手机支付”服务。然而,就像“乘公交车刷手机”一样,这些领域可能不会给运营商带来巨额利润。运营商真正瞄准的“摇钱树”实际上是增值服务。

三大运营商布局手机支付业务

龚明奎告诉记者,如果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得到保证,家电、餐饮甚至购车等大规模消费都可以通过移动支付来完成。届时,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也将变得更大,其增值业务的利润份额也将更加丰富。

标题:三大运营商布局手机支付业务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7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