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2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不依靠大规模贴牌生产谋求自身发展,也不依靠一般合资企业提升自身实力,而是走出一条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之路,逐步掌握自己的主导力量,对中国其他行业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从制造到“智能”制造[h/]中国投资咨询机械行业研究员段嘉轩认为,从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历史来看,单纯依靠外资是没有前途的,即使在实力日益增强的今天,虽然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很大差距,但不要急于求成,为了实现技术升级,走贴牌生产之路,最好有一个强大的实力基础。 创新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非常落后。 自1985年以来,该国开始引进一系列卡特彼勒成套技术。然而,在开始时,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给了中国大部分将在20世纪70年代被淘汰的技术,而这份合同执行了近10年。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企业通过自身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得到了发展,并在不同领域得到了提高。不可否认,外国技术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仅仅依靠外国资本是没有前途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先进技术方面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如果我们走上贴牌生产的道路,虽然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我们失去了自己的品牌发展。缺乏自主品牌的企业会被困在价值链的低端,永远走在低附加值的道路上。 中国投资咨询(China Investment Consulting)研究总监张彦林表示,目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过去利用中国的低制造成本和优惠政策因素来增强竞争力,到收购一批中国领先企业、跨国公司的OEM产品,并利用中国公司的营销网络和制造能力成为其全球产业链的一部分。 逐步掌握自己的主导力量 中国投资咨询公司近日发布的最新《中国工程机械行业2010-2015年投资分析与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企业要想快速获得先进技术,成为跨国全球产业链的一部分,往往会面临巨大的风险。虽然产量在短期内可能会迅速增加,但在关键领域和高附加值的零部件,将始终由外国资本控制,而销售和购买的权利将由另一方牢牢控制,以便利润可以很容易地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只能充当制造工厂。(中投顾问)
标题:工程机械由制造转向“智”造 创新成核心竞争力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8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