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8字,读完约4分钟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姜红以其坚持不懈、讲真话、直言不讳而闻名。姜红有很多“粉丝”,被媒体称为“辣手成员”。在十一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上,他提出了“阳光财政”和“国有资产透明运营”两个方案。3月7日,在解释他的提议时,他透露自己参加了一家银行的监事会,投票时他吃了一惊,因为他们用20%的利润作为对高管的激励,也就是说,他们给了5亿元奖励100多人。(见《新民晚报》,2010年3月8日)根据委员姜红提供的数字,人均奖金为500万元,真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
据姜宏专员所讲,他参加了银行的监事会。根据这一分析,5亿元的奖金无疑是分配给国有或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而年薪至少在200万元甚至更高的人均年收入可达700-800万元。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的数据,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参加“两会”的部分代表和委员月薪只有几百元。此外,国有银行具有垄断性质,因此金融高管获得如此高的年薪和奖金显然是不公平和不合理的。这是因为国有或国有控股银行是国有投资银行,即所有人的共同财产,而不是金融高管拥有的私人银行。为什么他们能拿到这么多工资和奖金?为什么我们不能拿出一部分利润给全民分红呢?这种不公平分配是显而易见的。
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或国有控股银行)获得天价薪酬的主要原因是薪酬体系不合理。由于银行属于所有人的共同财产,国家和人民的代表应该参加董事会并参与工资分配制度的制定,但事实并非如此。换句话说,由没有人民代表的董事会建立薪酬分配制度,就相当于财务主管给自己定了高工资。包括战略投资者代表在内的董事会成员组成的利益群体自然愿意获得高薪。因此,不难理解,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在行业中是不透明的、保密的,这就导致外人在雾中看花。同时,提供20%的利润来激励财务主管也是高薪的原因之一。如果可以说金融机构坏账多、利润少,那么在金融核销大量坏账、银行轻上市、利润大幅增加后,激励比例过高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国有企业管理机构监管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强烈反映国有企业高管天价薪酬的情况下,SASAC和财务主管确实采取了一些行动,但姜红披露的情况表明,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对于被公众广泛批评的天价薪酬,有些人往往以“符合国际标准”为挡箭牌,以“不支付高薪会削弱国有银行的竞争力”,不利于“留住人才”。这显然是危言耸听。全球金融海啸发生后,美国和欧洲的一些金融机构相继破产,而中国的金融机构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关键原因是我们的金融机构相对封闭,也就是说,它们没有与世界完全“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包括银行在内的国有企业高管在薪酬方面必须“符合国际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既不能急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也没有资格“与国际标准接轨”。说拿不到高薪将“削弱国有银行的竞争力”也是荒谬的。银行的竞争力取决于其业务表现,而不是高管过高的年薪。“留住人才”也是一个借口。中国石化原董事长陈同海、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学兵(601939)、张恩照、CDB副行长王毅等。,因为腐败而被解雇,而这些国有企业仍然运转良好。中国有很多有才华的人,最重要的是官员。有些人如果不支付高价,仍然会这样做。一些国有企业高管的言论和行为是否像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斥责华尔街金融巨头那样无耻?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完善监管措施。我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尽快出台和实施。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标题:规范国企高管薪酬不能只是个传说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