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9字,读完约3分钟
华为终端公司(Huawei Terminal Company)是中国第一家以“公司”形式运营的主营业务,它引起了广泛关注,源于2008年一项备受期待的私募股权计划,但该计划突然终止。在这次据说涉及40亿美元的资本运营中,华为终端曾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家单独上市的公司。
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郭萍也是华为的首席战略官。像几乎所有支持低调铁律的华为高管一样,关于他的个人公开信息很少,唯一的传奇信息来自2003年思科诉华为一案。当时,郭萍是华为应对美国诉讼和危机公关的总指挥。2003年春节期间,他只带了两件衬衫就直接飞往美国,并在那里呆了半年,直到华为扭转了甘坤的被动局面。
郭萍和他领导的终端公司在最近的宣传策略中表现出相对开放的态度,其中一些策略超越了华为的宣传风格,即众所周知的“不可渗透”。就像任的低调品牌战略一样,华为的公众形象几乎是保守和封闭的,因为它过去的系统设备专注于运营商的客户——而华为终端公司可能是华为的一个例外。
近日,刚刚从西班牙巴塞罗纳世界通信展归来的郭萍在华为坂田基地会议室接受了本报的独家采访。在回答问题时,他沉稳平和,不失其严谨犀利的风格,他的工程朴实和亲和力时有流露,这似乎是任手下勇猛将领的共同写照。
郭萍表示,在即将到来的移动宽带时代,华为的终端定位注定要依靠母公司的大树,因为今天,在移动宽带的大市场中,华为不仅是道路(网络)的铺设者,也是道路上各种商店(服务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同时,它也必须是汽车(终端)的生产商——三者的战略协同,紧密围绕着运营商,
但同时,它必须在文化和气质上适度分离。“你可以看到,华为的无线和有线产品在华为内部是产品线,而终端是子公司。”郭萍表示,它的诞生有着更加复杂的行业背景,因为无论是手机、无线网卡,还是各种面向未来的融合终端产品,它都无法避免面对最终客户——消费者。直接面对电子消费市场是华为的新任务。
一些人仍然坚持不懈地将华为终端诞生的最终使命归结于吸引投资、分拆和上市——这可能与华为业务的一贯领域和追求相去甚远。
回顾过去20年无线通信在全球传播的历史,经过一轮大浪,电信系统设备市场跃升至世界第二位,已经沉没的巨头北电、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也岌岌可危。展望2010年3g开启的移动宽带时代,华为在进军终端市场后,正遭遇更年轻、更有活力、更有活力的苹果和三星“同行”。
用郭萍的话说,这是一个城头更换国王旗帜的时代。对华为来说,这是一个不断自我创新、技术进步、紧跟甚至引领世界潮流的阶段。“在这方面,华为别无选择,只能努力做得更好。这并不是说要打败谁,与谁竞争,而是让你自己在这个市场上生活,生活得更好。”郭萍坚定地说。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标题:华为终端董事长郭平详解华为战略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8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