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0字,读完约4分钟

2010年3月12日,诺华在中国发布了其全球和2009年业绩。2009年,诺华集团的净销售额增长了11%,达到443亿美元(7%为美元),创下了公司的纪录。

这是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然而,2009年创造了诺华中国辉煌业绩的中国前总裁李振福和诺华制药总裁邓健民却匆匆离开了诺华中国。欢迎诺华制药大中华区主席凯拉纳和诺华中国区总裁易敏。

诺华“换脑”:李振福完美6年落幕

在诺华公司2009年底的年会上,李振福宣布了他离开并开始创业的梦想,而邓健民则被调到美国开始了他的海外生涯。李振福已经在诺华工作了六年,这六年正是诺华蓬勃发展的时期。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李振福是诺华的英雄。”

诺华“换脑”:李振福完美6年落幕

人事变动

2010年1月8日,诺华中国正式宣布易敏接替李振福担任诺华中国总裁。诺华还解释了李振福的下落:“去年年初,李振福向诺华总部表示,他希望离开公司,在中国发展自己的业务。”并进一步肯定了李振福对诺华的贡献。“李振福先生于2004年6月加入诺华,为公司在中国业务的增长和扩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诺华“换脑”:李振福完美6年落幕

诺华中国总部成立于1997年,但真正给诺华带来更大意义的是2004年。对于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诺华来说,加入李振福似乎是一件好事,因为他非常了解中国市场,有着良好的政府背景和海外背景,熟悉外国企业的运作规则。李振福也通过他的行动证明了他对诺华的重要性。

诺华“换脑”:李振福完美6年落幕

李振福来到诺华的第一年,他把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交给了诺华。2004年,诺华中国增长了36.3%,其中医药行业增长了39.1%,两者都远远高于诺华的全球增长率,几乎是全球增长率的三倍。

诺华“换脑”:李振福完美6年落幕

对于这样的成就,李振福将其归功于团队的本土化和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振福表示:“我们是医药行业和其他行业中本地化程度最高的公司。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北京人,所以我们对中国有充分的了解,我们完全尊重中国文化。”

诺华“换脑”:李振福完美6年落幕

李振福对如何发展诺华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而这一理念在中国的体现在于与中国政府的“密切”合作。就连新任命的诺华制药大中华区董事长凯拉纳(Kelana)也承认:“诺华与中国政府的合作程度远远高于其他跨国外国公司。”

诺华“换脑”:李振福完美6年落幕

诺华在中国的一系列“慷慨”的政府投资也为诺华赢得了许多机会。此前,当甲型h1n1流感流行时,诺华作为第一家研究甲型流感疫苗的公司,在与中国政府的合作中取得了许多成果。目前,中国政府正在进行医疗改革,而诺华作为一家“大制药公司”,已经“受益匪浅”。

诺华“换脑”:李振福完美6年落幕

接替李振福的易敏与李振福有着惊人的相似背景。易敏先生在国家计委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办公室从事中外合资项目的协调和谈判工作。他有一定的政府背景,他在bp(英国石油公司)和ge跨国企业的工作经历也使他精通跨国公司的运作。

诺华“换脑”:李振福完美6年落幕

与此同时,曾与李振福合作的诺华制药首席执行官邓健民被调往美国。诺华的回答是:“邓健民是诺华制药在美国的副总裁,负责新客户渠道的开发,并作为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他被法国人凯拉纳取代,凯拉纳在诺华工作了近10年。与此略有不同的是,凯拉纳是诺华制药大中华区的董事长,负责管理包括前诺华制药中国区和前诺华制药香港区在内的所有业务,其级别高于邓健民。

诺华“换脑”:李振福完美6年落幕

与李振福强调团队本地化不同,凯拉纳甚至没有用过筷子,对中国来说仍然是陌生人。对于Kelana被调到中国的原因,诺华给出了这样的回答:“随着中国市场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中国市场将像诺华的其他市场一样,有一个多元化的领导团队来管理。”

诺华“换脑”:李振福完美6年落幕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总部对中国的控制也越来越深。"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诺华“换脑”:李振福完美6年落幕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