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5字,读完约4分钟

3月10日,中国移动香港上市公司正式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有条件同意以398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2亿股新股(60万股)。交易完成后,中国移动将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广东移动持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的股权,成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对于此次持股,中国移动董事长兼总裁王建宙明确表示,这是为了加快中国移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推动以手机为载体的b2c、c2c等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移动的这一举动激起了成千上万的波澜,“移动支付”这个多年前被定义为“蓝海”的新兴市场,再次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移动支付将成为未来趋势 随着3g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完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步伐开始加快,尤其是在移动支付业务方面。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超过1920万,实现交易6268.5万笔,支付总额170亿元。咨询公司穆迪在报告中指出,2010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用户数量可能会翻倍至1.5亿。根据易观国际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蓝皮书》,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在2009年已达到6000亿元,成为中国金融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10年3g移动通信应用的逐步扩展,日益成熟的移动支付将进一步推动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向万亿元大关迈进。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电子支付服务形式。与传统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相比,移动支付具有移动性、时效性、个性化和便捷性等特点。用户只要拿着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完成与各种物品的交易。 中国移动一直觊觎移动支付这块巨大的蛋糕。然而,由于电子商务和金融业务分别由MIIT和银监会监管,因此获得金融许可证并不容易。这一次,中国移动再次利用资本的力量来撼动市场。在斥资398亿元购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的股权后,它不仅成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第二大股东,还获得了令人垂涎的“金融许可证”。 与此同时,对移动支付市场光明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其他相关制造商并没有停止。第三方支付巨头快钱(Quick Money)、支付宝(Alipay)、财付通(Tenpay)和“国家队”银联(UnionPay)最近高调宣布进入移动支付市场,而中国联通(600050)和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也开始推出移动支付,并推出了各种移动支付服务。 移动金融服务基本成熟 毫无疑问,将电子支付服务转移到手机上可以更快地响应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这对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支付效率、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快钱首席执行官关国光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最近宣布进入移动支付市场。 关国光说,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电子支付实际上是一种电子合同。资金转向电子合同的过程是资金处理系统放在用户面前的过程。作为个人携带的无线it产品,手机无疑成为了这份合同最合适的载体。现代社会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来提升金融服务业。未来,当纸币演变为电子合同时,资金处理的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6.88亿,庞大的用户群体奠定了移动支付的用户基础。便捷的电子支付方式也使用户习惯了银行卡、网上银行和电子钱包等电子支付方式。从国家政策角度看,《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大力推广银行卡等电子支付工具,推动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的发展”。 因此,从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用户需求、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来看,移动金融服务的发展条件明显基本成熟。对此,快钱首席执行官关国光表示乐观预期:“金融前置的最终目标是,未来移动支付将超越在线支付。”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手机支付 面临运营模式抉择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