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7字,读完约5分钟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卞贾珍近日表示,中国餐饮业整体发展不平衡。各类餐饮服务单位90%以上是中小型单位。餐饮业的特点是多、小、散、低,规模和产业化程度不高。一些企业仍然滥用添加剂,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质。
3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天津市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天津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学习宣传贯彻座谈会。餐饮服务行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餐饮服务企业、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的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卞贾珍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卞指出,餐饮服务是从农场到餐桌确保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任务重、责任重、要求高。与其他环节相比,餐饮服务环节与老百姓的关系最为密切,关注度更高,风险更大。
新发布的《餐饮服务许可证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将于5月1日起实施,对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行为,预防食品安全事故,提高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我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和宣传这两种方法,必须把握以下三个要求:
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餐饮服务监管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餐饮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规模发展迅速、质量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然而,中国餐饮业整体发展不平衡。根据2009年的统计,中国约有210万个特许餐饮服务单位。其中,90%以上是中小型单位。百强餐饮企业的总销售额不到全行业总销售额的10%。餐饮业存在多、小、散、低的现象,规模和产业化不高;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责任心和诚信意识薄弱,执行制度不严格,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餐饮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卫生管理、进货检验记录、餐具清洗消毒等操作规范不到位;个别企业还存在滥用添加剂、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质等行为;此外,无照经营者大量存在,给餐饮服务监管带来严峻挑战。目前,全社会更加关注餐饮服务的食品安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原则,高度重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以与时俱进的治理理念、制度和机制不断加强对餐饮服务的监管,努力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责任、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
二是要准确把握加强餐饮服务的基本要求。《食品安全法》颁布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学者起草了《餐饮服务许可和监管办法》。研究、宣传和实施这两种方法,必须准确把握这两种方法的基本要求:一是分类治理。不同形式和规模的餐饮服务单位存在不同程度的食品安全风险,应实行分类许可和分类监管。第二,全过程控制。指餐饮服务内部的全过程控制,即从原材料采购到消费的全过程,包括采购、储存、消毒、加工和销售。第三,社会参与。两种方法明确了餐饮服务单位、行业协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职责,体现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责任和社会监督的工作要求,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良好局面。第四,落实责任。这两种方法不仅明确了餐饮服务单位和监管部门的基本权利,还明确了相应的基本义务,规定了不履行义务或职责的法律后果。同时,通过信息公开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法律时效机制、分类监管机制、问责机制等。,我们将加强各种法律义务的遵守和法律责任的履行。
第三是确保这两项措施得到严格执行。近日,国家局将发布相关通知,对学习、宣传和落实这两项措施提出具体要求。各地要从进一步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充分认识落实两项措施的重要意义,抓紧研究、宣传和落实两项措施。首先,确保监管和执法力量到位。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要求,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全面责任要求的有效落实,确保餐饮服务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管力量的有效配置和及时到位。二是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培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各级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和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形成学习、宣传和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和监管两种方式的热潮,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的食品安全意识,营造依法经营和科学监管的良好氛围。第三,全面落实餐饮单位的主体责任。餐饮服务相关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引导餐饮服务提供者依法经营。第四,严格规范监督执法行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严格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监督执法,不得推卸或放弃法定职责,不得超越或滥用监管执法权,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第五,扎实做好餐饮服务集中整治工作。各地要加快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餐饮服务单位自律意识明显增强,无照经营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时查处,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书屋和小型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标题:药监局:个别餐饮企业存在滥用添加剂行为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