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1字,读完约4分钟

给媒体的普通假日电子贺卡背面的签名已由钟奇伟改为刘家龙。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过去一年的起伏似乎正在消退:经历了快速扩张的招商银行信用卡就像一只重量增长过快的狮子。在转型的风口浪尖上,这位曾经因开创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而闻名于世的老手秘密退休了。

招行信用卡风口浪尖换帅 第一代掌门低调谢幕

钟奇伟的继承人刘家龙出生在当地的一个分公司。追逐发卡规模的赌马时代结束后,招商银行卡进入了精耕细作、守望国家的时代,刘家龙的考验和挑战可能才刚刚开始。

招行信用卡风口浪尖换帅 第一代掌门低调谢幕

从外援领军到本土领军,在中国信用卡从荒芜到腾飞的短短五年历史进程中,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演绎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招商银行的道路和实践给业界留下了许多思考。

招行信用卡风口浪尖换帅 第一代掌门低调谢幕

终结台湾模式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向记者证实,钟奇伟于2009年初从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离职,钟因“健康原因”离职。目前,钟仍是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的顾问,这与2003年招商银行计划推出信用卡业务时是一样的。然而,这位顾问不是另一位顾问。钟奇伟和他的团队过去常常在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中心指指点点,但钟奇伟不同,他很难见到。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钟奇伟“基本上留在了台湾”。

招行信用卡风口浪尖换帅 第一代掌门低调谢幕

钟奇伟早年在花旗银行工作。在2004年正式成为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之前,他是台湾最大的信用卡公司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控股)的高级副总裁。此时,急于推出信用卡业务的招商银行,在当时的行业中采取了一种激进的模式:借助外力,整个信用卡中心,包括主要管理团队,都来自中信控制,甚至信用卡后台it系统都是从中信控制引进的,上海的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从一开始也是由台湾模式运营的。

招行信用卡风口浪尖换帅 第一代掌门低调谢幕

从决策到付诸实践,这段过去充满了故事,招商银行一直有一个有争议的声音。迫于压力,马魏华给了钟奇伟一份年薪100多万的工作。2004年,这一薪酬远远超过了招商银行的任何一位高管。回忆当时的情景,马魏华感慨地反复说:“招商银行已经反复论证和权衡过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钟奇伟也成为了招商银行的第一外援,一贯实施本土化人才战略的招商银行也因此成为了内地银行业国际化人才之旅的先锋。2006年,当钟奇伟带领招商银行成为mainland China最大的信用卡发行商,信用卡发行量超过500万张时,钟奇伟在台湾的前同事兴奋不已,他们都被高薪的大陆银行业挖走了。

招行信用卡风口浪尖换帅 第一代掌门低调谢幕

钟奇伟和他的团队很快给马魏华带来了欢乐,招商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后来者居先。截至2008年8月,在五年战略下,招商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数量从零迅速增长到2300万张,仅次于工行。当时,招商银行信用卡占整个信用卡市场的30%。

招行信用卡风口浪尖换帅 第一代掌门低调谢幕

招商银行卡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美银模式”(简称“美银”)和中台模式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复制。前者是发行大量商业联名卡的冲动,而后者采用街头营销和民间营销,招商银行卡的数量迅速增加。例如,2007年,中国招商银行推出了维萨奥运信用卡(visa Olympic Credit Card)等强大的营销手段,据称这类信用卡每年超过1000万张。

招行信用卡风口浪尖换帅 第一代掌门低调谢幕

然而,在2300万张卡的背后,也有一个来自业内的质疑之声:这些卡的质量如何,有多少是有效的卡?

事实上,在追求快速发卡的赌注运动背后,已经积累了各种被忽视的问题:后台服务薄弱,技术系统运行负荷大,利润结构和模式效率低,当其他竞争对手在争取相同的发卡量时,发卡成本越来越高,甚至有些情况随着发卡高峰的到来而失控。

招行信用卡风口浪尖换帅 第一代掌门低调谢幕

钟伟伟意识到转型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变革,以数量取胜的阶段已经过去,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他多次访问美国,一方面寻找合适的it系统,另一方面,他想把信用卡发源地的成功商业模式移植到招商银行。

招行信用卡风口浪尖换帅 第一代掌门低调谢幕

然而,从本质上来说,钟奇伟仍然没有摆脱快速发卡的激进思维。一位前招商银行卡中心人士表示,在他的转型计划中,目前的放缓是为下一个卡发行高峰期做准备。钟伟伟表示,这个高峰期预计在2011年,招商银行每年发行的银行卡数量将达到2000万张。他还表示,未来五年,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将达到1亿张。为此,他在信用卡中心发起了一场洗脑运动,从“10个团队领导到中间的130多人”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招行信用卡风口浪尖换帅 第一代掌门低调谢幕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