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7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网海3月29日电据最新媒体报道,日本各大钢厂近日与巴西淡水河谷(Vale)达成初步定价协议,将进口铁矿石价格提高近一倍,并基本达成协议,将商定的价格期限从一年缩短至一个季度。这一消息尚未由日本钢铁厂或矿山正式发布,但行业对这一结果的预期已经占据上风。行业关注:中国钢厂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历史发展眼光看铁矿石谈判:防垄断及投机黑洞

近日,记者广泛接触了业内各界人士,其中理性的观点是,全球铁矿石基准价格谈判制度已经维持了40多年。近年来,钢铁行业、矿业各方和市场状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谈判制度的一些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待矿产价格谈判不断变化的现实,避免无用的情感态度。当前,要提高警惕,坚决反对矿商利用产业集中度垄断市场,使铁矿石和钢铁市场滑入无法控制的“投机”黑洞。

历史发展眼光看铁矿石谈判:防垄断及投机黑洞

“历史地”看待“变化”有其必然的根源

“任何存在的事物都必须有它的根源。”一位长期跟踪全球矿产价格谈判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维持了40多年的传统铁矿石定价机制是在全球钢铁业和铁矿石供需相对稳定的时期建立的。其框架是:“定量非定价”作为一项长期协议,价格每年讨论一次,在“初始价格”确定后,其他矿业公司和钢厂确认并跟进。

历史发展眼光看铁矿石谈判:防垄断及投机黑洞

然而,自2002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了一个超高速发展时期。由于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先天不足,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不断上升,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平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公开信息,去年mainland China粗钢产量达到5.68亿吨,占世界近一半;生铁产量为5.44亿吨,占世界的60%以上。2000年,国内进口铁矿石只有7000万吨,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的16%。2009年,铁矿石进口量达到6.28亿吨,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的68%,占国际干散货海运贸易的13%。由于多年来进口矿供不应求,国内中小型钢厂无法获得世界主要矿的长期份额,因此在中国孕育了一个独特的现货矿市场,并越来越大。

历史发展眼光看铁矿石谈判:防垄断及投机黑洞

“中国需求”的强力支撑,世界占主导地位的铁矿石资源集中在“三大矿山”的历史现实,以及长期谈判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长期“价差”,都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在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纹理”上,其变化趋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过多年积累才造成的。

历史发展眼光看铁矿石谈判:防垄断及投机黑洞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2005年的谈判中,必和必拓基于其“陆上优势”提出了“运费增加”的问题。当时,中国钢厂的谈判团队为此进行了辩论,然后驳回了矿工的要求。然而,联合声明中有一个共识,即今后将进一步讨论和改进矿石价格的定价机制。在2008年的谈判中,澳大利亚矿业最终实现了“运费增加”的要求,虽然仍在传统机制的框架内,但被业界视为“在价格机制的变革中撕开了一个口子”。2009年的谈判在空.之前是一场“马拉松”在日本和韩国钢厂确认了三大矿的“初始价格”后,中国钢厂没有跟进。很明显,传统的机制已经改变了。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历史发展眼光看铁矿石谈判:防垄断及投机黑洞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