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22字,读完约8分钟
企业购买海外资产,就像人们吃食物一样。为了避免中毒,你必须对食物和你自己有很好的理解。
近年来,随着中石油和中石化海外投资项目的频繁,中石油(601857)企业的海外扩张正在加快。
5月20日,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表示,中国石油制定了新的海外扩张目标,即计划在未来10年投资600亿美元,将海外石油和天然气年产量提高至2亿吨。五天后,类似的消息从中石化传来,中石化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高达10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中石化将从该协议中获得10年的稳定石油来源。
两家石油公司的慷慨投资显示了中国石油公司出海的决心。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的统计,截至2009年底,在中国石油公司发起的13起海外并购中,除了2起因资源国国有石油公司行使优先权而导致失败的非洲资产并购外,成功并购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今年也是中国海外油气M&A项目数量最多、近年来成果最大的一年。
早在1980年,美国前国务卿黑格就曾说过,“资源战争的时代已经开始。”可以看出,资源一直是世界各国竞争的对象。那么,30年后,中国石油公司将加速出海,它们能赶上这列资源列车吗?
出海的机会
目前,世界优质油气资源几乎被瓜分,中国企业在现有世界形势下试图改写另一个版本并非易事。但中国石油公司并没有放弃在这条道路上的努力。中石油和中石化最近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
事实上,中国石油公司已经实施“走出去”战略十多年了。"近年来,各种条件逐渐成熟."中石化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大型石油集团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报价、信息和评论)有利于海外生产的顺利扩张。
近年来,中国石油进口增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中国石化(600028)联合会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对外国原油的依赖在第一季度上升到54.52%。去年,中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度为51.19%,2008年为47.90%。对外国日益增长的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
在今年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大会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总公司总经理薄启亮表示,今后中石油60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将主要集中在中东、中亚、非洲、亚太、美洲等地区。同时,他还在海外业务中提出了“突出中亚、拓展中东、强化非洲、拓展美洲、促进亚太”的发展思路。
中石化和巴西敲定的为期10年的长期原油出口协议,也让巴西成为中国重要的资源进口国。今年年初,中石化获得了巴西两个深海区域的石油勘探权,从而在巴西率先拥有了油气开采权。近年来,巴西相继发现了几个超大型海上油田,并逐渐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出口国。中石化透露,其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合作还将延伸至石油勘探、提炼、成品和服务。
“尽管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似乎与国内经济没有直接关系,但当国内需求和出口的‘两驾马车’不足以支撑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时,能源企业投资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来源之一。北京大学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陈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与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很大关系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确保经济增长,有必要确保上游能源供应。现在在国际上,能源竞争处于白热化状态,所以中国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如果需要几年时间,它可能没有这个机会。"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国内经济带来压力,也带来机遇。世界经济未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程表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油气巨头都出现了财务问题,急于剥离资产。这也为中国石油公司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收购机会。”
总体而言,国际环境和当前国内形势给了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打破当前国际石油格局的机会。
政策开放,技术落后
政策支持和勘探、采矿和炼油技术的改进是企业海外扩张和成功运营的基础。同时,虽然中国能源丰富,但也应该有自己的能源储备。就像日本把煤埋在海底一样,美国的石油很难开采。
中国过去对“国际油价”的被动接受已经过时,因此有必要在和平时期做好危险准备。现在,国家鼓励资源企业走出去,国家对能源战略储备的重视和政策支持是石油企业海外扩张成功的保证。
此外,国家对能源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也是企业顺利走出去的保证。例如,国家支持能源企业建立自己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为它们融资。
今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入股新疆克拉玛依商业银行,并更名为昆仑银行。现在中石油开始大规模升级昆仑银行,并全面转向新的业务范围和模式。昆仑银行项目是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业内人士认为,昆仑银行的成立,将使中石油在海外投资时,能够直接由下属银行提供融资服务。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石油贷款"也是国家支持能源企业出海的一项措施。程对记者说:“基于中国丰富的外汇储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政府资金在海外石油并购中的影子。中石化集团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合作因此受益。”
中石油信息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中石油来说,投资成功不仅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不断增强的政治影响力,还得益于公司勘探开发成本较低的优势,以及中国石油公司的技术能力和自身的人力资源。
此外,他表示,经过几年的积累,中国石油企业生产成本高、竞争力弱的状况得到了改善,同时也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跨国并购经验,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石油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过去,中石油从勘探到开发都变得更加强大,也就是说,它专注于行业的上游;中石化主要向下游进攻,在石化行业发展壮大;中海油的立场是出口。但现在这种重视已经消退,国家要求每个石油集团都有能力掌握整个产业链。这将有助于企业摆脱定位造成的结构失衡的矛盾。
风险规避不容忽视
石油企业的海外扩张可以将他们的影响从国内传播到国外。然而,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并不容易,因此需要规避风险。程告诉记者,石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地位在短期内难以动摇,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当我国携带大量现金进行并购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资源国之间的冲突。
2005年,中海油因政治阻力未能收购优尼科,中国石油公司海上收购之路注定不平坦。2009年初,中石油未能收购verenex也是最好的证明。然而,如果企业不进行海外投资,不仅没有投资回报,还会失去品牌、资源甚至持续获取资源的能力。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员表示,从近年来的海外投资来看,一些企业没有进行风险预测和管理。为了实现投资,尤其是并购,企业盲目投资海外扩张的趋势,最终导致并购失败,这不仅给企业带来损失,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因此,企业走出去时,安全的风险管理是成功并购的保证。
“从外部环境来看,资源通常受到国家保护,地方政策风险显然是石油公司在海外投资时需要仔细考虑的因素。”陈凡说:“在投资之前,企业必须对能源行业有一个大致的预测。国家要求石油公司与审计公司和管理公司合作,仔细考虑海外并购的风险,并不断要求它们改进管理制度。”
例如,在管理方面,北京大学与中石油的合作,通过内部控制和审计,为中石油的扩张、并购建立了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从而规避了财务和管理风险。与此同时,石油企业应完善自身的管理和财务,形成自己的管理体系。
相关人士认为,即使投资成功,也是对企业实现资源互补的挑战。陈凡认为,企业收购海外资产就像是在吃东西。为了避免食物中毒,你必须在吃饭前对食物和你的身体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只有当你真正理解了它,你才能掌握吃和不吃的程度。
因此,企业控制和控制被收购资产的能力非常重要。如果企业不能把握勘探、采矿、炼油等整个产业链,或者在销售市场的后期没有很好的协调,企业就很难优势互补,这不能说是成功的资源扩张。
标题:中国油企出海布局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0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