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2字,读完约3分钟

就像2008年令人恐惧的一幕一样,当时中国正忙于收紧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以防止过热和通胀,外部环境突然发生了变化。两年前,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倒闭将世界拖入了金融危机的深渊,但这一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第二次触底的可能性。

矫枉过正?中国宏观调控或提前软着陆

上一次,“双重防御”使大量中国中小企业经受了生死考验,以至于在金融危机严重挤压出口的时候,中国不得不以4万亿元的更高价格刺激经济增长。当中国率先摆脱经济放缓危机时,决策层似乎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矫枉过正?中国宏观调控或提前软着陆

一个月前,每个人都对流动性泛滥和高房价感到焦虑。政策制定者也调整了政策,从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增长,到防止经济过热,在不过度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情况下收紧货币政策,以及重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资产泡沫。然而。4月份的国际经济数据发布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17.8%,呈逐月下降趋势,中国经济似乎又处于停滞边缘。

矫枉过正?中国宏观调控或提前软着陆

通货膨胀的担忧此时正在逼近。年初,只有房价和大蒜价格的飙升刺激了中国公众的神经。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品加入了价格上涨的行列。4月份2.8%的消费物价指数接近全年3%的目标。经济学家李一宁直言,中国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中国经济即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滞胀时代。

矫枉过正?中国宏观调控或提前软着陆

由于政府持续收紧政策的恐慌,自4月份以来,中国上证综指已下跌逾20%,成为今年除希腊以外表现最差的证券市场。对不可持续的增长结构和通胀的担忧主导了投资者的预期。被称为“末日博士”(Dr. Doom)的国际投资者马克法伯(Marc faber)预测,中国经济增长将在不久的将来显著停滞,并可能在一年内崩溃。

矫枉过正?中国宏观调控或提前软着陆

CICC首席经济学家哈·纪明向《全球企业家》指出,情况就像2008年上半年贝尔斯登的破产和去年迪拜世界债务危机一样微妙。全球债务危机的风险正在增加,因此中国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未来三到五年,世界经济将保持低增长和高通胀阶段。原因是父亲偿还债务,以前的赤字需要由后代来承担。

矫枉过正?中国宏观调控或提前软着陆

尽管如此,对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来说,宏观经济调控仍然纠缠不清:必须确保经济增长和防止通货膨胀;要避免上一轮未完成的4万亿投资,把房价降到合理区间。“中国的宏观调控现在是在没有领航员的公共汽车上行驶,方向总是在探索,空的选择将变得越来越窄,越来越难以控制。”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向《全球企业家》指出。

矫枉过正?中国宏观调控或提前软着陆

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视察时表示,“要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始终合理把握政策力度。”这也被解读为宏观政策转变的信号。然而,问题是政府苦心经营的宏观调控并没有取得完全成功,资产泡沫也没有完全消退。如果我们再次半途而废,中国经济下一步将何去何从?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矫枉过正?中国宏观调控或提前软着陆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