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4字,读完约4分钟
中粮仓储有限公司正在确定在产粮区河南经营米业和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策略,而中粮集团则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编织网来扩大其米业终端,一个是政策性企业,另一个是盈利性企业。粮食行业最大的“国家队”的两名成员都在密谋避免食用油市场的不利局面重演。
记者从中粮集团了解到,中粮集团制定的2010年目标是“有效覆盖全国6万家终端门店,其中50%为地级市,30%为县市。”
有分析师指出,虽然油脂业务的利润越来越少,但米粉业务对这些粮油巨头利润的贡献仍然很小,以中粮集团为例,小包装大米处于中高端。如果将这一策略推广到其他业务,可以改变整个加工业务毛利率低的状况,通过品牌管理提高毛利率水平。
中文前缀成员军事扩展终端
中粮集团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粮集团将斥资20亿元新建10家大米加工厂,增加150万吨产能,而中粮米业总经理杨红向经销商提出了“65万吨销售,覆盖6万个终端店”的渠道建设目标。“这意味着,涪陵大米已经开始从‘上游加工、扩大原粮采购和加工’的基本积累,转变为全面的市场拓展战略。”中粮集团表示。
此前,中粮集团下属的中国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经陕西省国资委批准增资持有陕西省最大的粮油集团陕西席瑞集团。中粮集团将以席瑞集团正在建设的兴平基地为载体,建设集粮食物流、米面油加工、饲料加工、食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工业园区,将其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食品工业园区。据中粮集团内部人士透露,中粮集团对大米行业寄予厚望,并计划在全国各地的生产区建厂和扩大生产。经常召开内部会议来研究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
与竞争对手怡海嘉里相比,中粮的福临门米业无法利用龙鱼米等食用油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的部门。因此,中粮集团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在扩大产能的同时抢占终端。据了解,在渠道方面,为了打造更专业的“大米渠道”,2010年中粮米业总部将直接关注中国50强经销商,而其分支机构将关注前10-20强经销商,甚至要求分支机构和地区会议邀请经销商参与市场策略的讨论。
紧随其后的是中国粮食储备局。根据中粮集团和中国储备粮成立时的国家立场,中粮集团是营利性企业,中国储备粮是政策性企业,负有重大的粮食监管责任。但目前,中国储备粮渴望尝试市场前沿。据记者了解,中储粮还在河南等产粮区扩大了水稻生产线,全面推广了三个农村合作社等生产形式,并计划在主要产粮区推广这一模式。提出了种植、采购、运输、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的整合思路。
刚性需求催生新的扩张空
此前,中粮集团在食品领域更加重视食用油,但近年来,随着竞争的加剧,传统食用油产品频繁的价格战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稀释了企业的利润。中粮集团和怡海集团等巨头必须培育细分市场,开发各种功能性高端产品。另一方面,米粉业务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扩展领域。
目前,大米占城市居民食品消费的55%。根据中国粮食工业协会网站数据,目前中国城镇人口年均大米消费量约为4000万吨,未来将有2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大米需求将增长5%-7%。城市消费结构的变化将间接消耗更多的食物。
长期关注中粮米面油业务的证券分析师指出,预计中粮米面油需求仍将稳步增长。中粮集团的上市公司中粮控股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其最大的收入来源——油籽业务受到竞争加剧的影响,毛利率下降。而其他大米加工、啤酒原料加工能力提高了50%以上。根据交通银行国际的研究报告,中粮控股拥有自己的品牌,如“涪陵门”系列大米和“香雪海”系列小麦加工产品,其定价主要在中高端市场。2009年国内大米销售收入增长176.6%。
标题:食用油领域竞争加剧 中粮加码米业市场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