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1字,读完约2分钟
今年5月,海马郑州的第三家工厂即将破土动工。第三工厂的设计产能为15万辆,主要生产微型客户,第一工厂为5万辆,第二工厂为15万辆。第三工厂建成投产后,海马郑州的设计能力将达到35万辆,实际能力将达到45万辆。
整个过程按照“30万辆/年、30万台发动机/年、30个零部件厂”的“三三”发展目标进行。
海马的“中原布局”正式形成,海口和郑州的“两极”遥相呼应。
选址中原辐射全国
“布局中原,发展微型车领域,谋求主营业务未来增长”是海马集团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于2005年提出的战略构想。
然而,从最初的策略到郑州的最终解决,选址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曲折。
“没有郑州,你就感受不到交通的便利。从这里到Xi、上海和北京需要两三个小时。这就是郑州的区位优势。位置优势使得零部件和车辆的物流成本显著降低。海马郑州总经理孙中春告诉记者,这些优势是海马高管选择郑州的重要因素。
"河南不仅是生产基地,也是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经验表明,区域汽车市场的规模首先取决于购买力,随着购买力的提高,最终决定市场规模的是人口规模。以郑州为中心,方圆有4.7亿人口,方圆有1000公里,人口超过7亿,相当于整个欧洲的人口,市场前景广阔。
"从我们现在的操作结果来看,原来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孙仲春说道。
海马微型车基地落户郑州后,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在政策和税收方面的大力支持。
根据河南省制定的2009-2012年汽车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到2012年,将培育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约5家,其中宇通集团、郑州日产、海马汽车等3家企业超过200亿元,8家企业进入国内零部件企业百强。
孙仲春表示,海马集团郑州基地15万辆汽车项目,不仅完善了海马集团以中原为中心向全国市场拓展的战略意图,也弥补了河南省没有汽车项目的不足,是河南百万辆汽车产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后,我们将重点发展小型客车、小排量经济型轿车和轻型多功能客车。到2015年,我们将形成35万的产能,并逐步扩大产品线,成为海马集团最大的生产基地。”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孙仲春也很有信心。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海马兑现“中原布局” 产能进入扩充时代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