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6字,读完约3分钟
一个
改革开放已近十年,国民经济形势明显好转。那一年,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变得十分明确,并分三步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总体战略规划:第一步是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个目标是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第三个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相对富裕。
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计划,但这似乎与任没有多大关系。那一年,他43岁。他从部队转业为团级代表,来到深圳作为改革试验场。在这里,他的第一任妻子成为了南友集团的高管,但最终结束了他们的婚姻关系。任本人只是南友集团旗下一家电子公司的经理。对于已经过了毫无疑问的年龄的任,下辈子似乎只有想象和平淡。然而,就像那个时代开始的所有创业故事一样,机会从天而降,任的人生道路从此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方向,他也为1987年增加了一点分量,那是他自己相对平淡的一年。
故事从深圳开始。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程控交换机产品的朋友请任帮他卖一些设备。任注册了深圳华为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4万元,成为香港公司hax模拟开关的代理。凭借特区的一些信息优势,从香港进口产品到内地赚取差价是最常见的商业模式。对于深圳的公司来说,依赖香港是最大的优势。无论是代理交换机还是代理馈送,都是一样的。更何况,任自己也是通信技术方面的门外汉。他的祖父是来自洞里的癞蛤蟆,他的父母都是普通教师,而他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的专业是暖气片供应。十年的军旅生涯可能使他成为中国电话的早期用户,但这远远不足以使他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的了解。
有时候事情是这样的。当一块蛋糕从天上掉下来时,人们认为它是喜出望外的。事实上,它是一块从天上掉下来的金子。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原所长熊秉群在总结中国电信业30年的历史时曾说过,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合资企业,国内制造企业的数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是程控交换机的突破。虽然程控交换机早在80年代就已存在,但当时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所通过“六五”和“七五”计划研制出了中小型程控交换机,但当时的一些成果必须转化为产业,特别是设备商品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三阶段是21世纪通信产业快速发展的十年。
43岁的任郑飞(音译)举起旗子并独自前行,此时他突然展现出了自己的商业天赋。在销售设备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中国电信对程控交换机的渴望,也看到了整个市场被跨国公司所主导。当时,中国使用的几乎所有通信设备都依赖进口,即“七国八系统”,即美国at t、加拿大北电、瑞典爱立信、德国西门子、比利时贝尔、法国阿尔卡特、日本nec和富士通。没有地方给民族企业,所以任决定自己动手研发。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标题:任正非:华为“教父”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