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4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一向质量可靠的丰田公司爆发了全球召回事件。“质量神话”引起了公众的怀疑,有些人甚至认为丰田将成为实体经济中的“雷曼兄弟”。笔者认为,雷曼兄弟的破产源于金融业的贪婪,而丰田将一些生产技术移植到海外企业,却没有灌输相应的管理方法。丰田仍是这样,仍在追赶工业化的中国制造企业应更加警惕“大企业病”问题,否则制造业升级和进入海外将更加困难。

中国应该借鉴日本警惕“大企业病”

长期以来,丰田一直走在世界汽车行业的前列,“老板”的概念很重。在海外扩张时,这种“老板”思想是一贯的,过于自满。当企业规模较大时,危机意识严重缺失,导致海外企业和备件合作企业管理不足;与此同时,技术出口一直占据着丰田产品国际化的优先地位,而忽视了产品与技术对接过程中的人的因素。事实上,丰田并不缺乏成功的管理经验。然而,为了适应汽车工业的全球化,它只注重生产能力的海外扩张,而没有有效地向海外企业灌输管理经验。因此,质量问题出现后,所有丰田海外企业的反应都比国内企业慢。此外,丰田在世界上的规模很大,其跨地区的特点使得企业家不可能自己动手。仅仅通过上传和发布很难实现领导的愿望,企业自然反应迟钝。

中国应该借鉴日本警惕“大企业病”

可以说,“高质量”是丰田在中国市场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日立、松下、索尼等日本著名公司走向世界的成功经验。同样,中国企业要想成功走出国门,就必须在品牌质量和市场声誉上击败其他国家的企业,这就需要打造品牌、走高端路线、实现产业升级。然而,在过去,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质量声誉很低,因此,许多成功的产业升级机会都丧失了。以衬衫为例,中国产品是按照日本企业的生产标准和技术参数生产的,一点也不比日本产品差。然而,由于许多日本人一提到“中国制造”就摇头,他们只能以低价出售,许多中国企业失去了制造高端产品的资格。对中国企业来说,质量问题往往不是因为技术缺陷,而是因为企业的生产者和管理者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对产品投入太少。

中国应该借鉴日本警惕“大企业病”

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印象不佳的小企业,而且许多大企业的产品质量也令人担忧。事实上,与日本相比,中国有更多培育“大企业病”的沃土。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许多国有企业容易受到政府的影响,而管理层往往与行政部门关系密切,决策时往往考虑社会影响。事实上,许多国内大型企业只能被视为世界上的中小企业。他们刚刚走上国际舞台,但已经患上了过度扩张和忽视管理的“大企业病”。然而,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变大后才患上了“大企业病”。这样,很容易想象中国企业在“生病”升级产业、走向海外时会遇到多少困难。

中国应该借鉴日本警惕“大企业病”

日本企业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值得中国企业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认真研究。因此,丰田召回事件揭示了中国企业作为“世界工厂”走向世界时,应该避免“大企业病”对“中国制造”的危害;否则,忽视质量的“中国制造”将很难转化为“中国制造”。

标题:中国应该借鉴日本警惕“大企业病”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