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8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网北京1月31日电不稳定的发电和落后的电网建设是制约中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上网的瓶颈。在31日于北京闭幕的新能源和电网发展论坛上,许多专家呼吁尽快将建设强大的智能电网作为国家战略。
电力行业相关人士预测,智能电网规划有望在今年纳入中国“十二五”规划,并得到国家的大量资金投入。
"煤基能源结构是当前和未来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蒋冰在论坛上表示,在日益严峻的环保减排压力下,加快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势在必行。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石鹏飞认为,未来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在连续几年翻番增长的基础上,保持20%以上的高速发展势头,否则将无法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15%左右的承诺。
他透露,中国计划到2020年在甘肃、新疆、河北、吉林、内蒙古和江苏六省建立七个10千瓦风力发电基地,仅这七个基地的总装机容量就将达到1.26亿千瓦。
目前,风电发展如此之快,遇到了电网建设跟不上的尴尬。石鹏飞表示,2007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定,2010年风电规划目标为500万千瓦。事实上,仅2008年一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就达到600多万千瓦,而电网按原计划发展,严重滞后。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银标坦言,电网已经成为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关键环节。瓶颈在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随机性和低可调度性,大规模接入后会对电网运行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增加调峰电源的建设。另一方面,我国风电资源集中在西北地区,与集中在华东地区的电力市场分布相反,因此有必要解决长距离大规模输电问题。
因为风力是一种无法控制的能源,有时它不存在,有时它很大,有时它很小。为了将风力发电转变为稳定的能源,必须对其进行峰值负载。调峰能力不足是我国电力系统长期存在的问题,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进一步增加了调峰的难度。
最有效的措施是科学规划和利用抽水蓄能电站,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定规模的燃气电站,发展调峰能力好的火电机组舒银彪说道。
许多专家表示,支持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应该是可行的。抽水蓄能电站可以在用电量低的时候,利用多余的电能将水从下水库抽到上水库储存,用电量高的时候,再放出水来发电,水流入下水库,称为“动力粮库”。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所所长张云周估计,为了满足风电和核电大规模发展后电网调峰和安全运行的需要,到2020年,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应建成3000万千瓦以上的抽水蓄能电站,占全国总规模的57%。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卢强建议,阶梯价格政策的引入应该能更好地解决削峰填谷的问题。每小时滚动预测未来6小时的未来电价,以电价为杠杆,充分调动用户使用低谷电的积极性。"这样,晚上经常刮风的电就可以买到,因为它便宜。"
专家认为,具有水、火、风联合调峰、高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智能电网有可能突破新能源进入电网的瓶颈。胡表示,智能电网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输送和利用新能源发电,保证电网接入后的安全运行和调度。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建成强大的智能电网,形成以华北、华东和华中的UHV同步电网为接收端,东北和西北电网为传输端,连接中国主要煤炭、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强大电网结构。
舒银标认为,通过将煤炭和风力发电与智能电网捆绑在一起,西北地区的风力发电可以被输送到华北、华中和华东的负荷中心,全国范围内都可以消耗风力发电。
智能电网仍处于企业规划和试验阶段。舒银标呼吁尽快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认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领域、跨行业甚至社会观念转变的庞大系统工程,不能仅靠电网企业来完成。
标题:中国电力行业预期智能电网有望纳入国家规划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7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