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8字,读完约3分钟
一个消息再次轰动了整个城市。
据悉,今年4月,北京新增手机用户将开始实行实名制,北京现有数千万手机用户将在未来三至四年内逐步注册实名制。
与之相对应的是MIIT和三大运营商的一致否认。
那么,手机的真名真的会很快实现吗?
到目前为止,手机实名制还没有开始。据运营商内部人士透露,运营商没有收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通知,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如果实行实名制,他们必须提供大量的客户服务,而其他部门没有动作。
但这只是时间问题。
在业内,将实施手机实名制已是共识。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手机实名制正成为大势所趋。例如,韩国成功实施了手机号码入网登记制度。用户在购买手机时必须出示身份证,并记录详细信息,以帮助打击犯罪。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次表示将积极推进实名制。
现在的困难仅仅在于这个系统将被彻底实施多长时间和以什么代价。
就像过河一样,你袖手旁观河,你可以看到河的另一边,但是很难找到过河的路。
中间的这条河是中国数量庞大的实名手机用户,在更深的层面上,它涉及立法、监管和市场运作等一系列制度问题。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当关于解决垃圾短信泛滥的争议时,业界多次提出实施手机实名制,但都以失败告终。
究其原因,是我国对实名制、用户隐私和个人信息管理的立法和监管还缺乏整体思路。在运营层面,由于中国市场巨大,运营商不得不依靠大量的社交渠道,甚至是多层代理来开发用户。在这个复杂而漫长的渠道链中,很难保证用户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更麻烦的是,有超过4亿的非实名用户,占中国手机用户的一半以上。如果实行实名制,登记这些用户的个人信息将成为标题的正确含义。不管此举对运营商现有的细分客户定位、业务系统、业务模式甚至市场表现有何影响,让所有用户自愿注册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国外成功实施实名制的国家大多是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或者面积小,便于改革,但是在中国,这个问题已经被放大了无数倍。
此外,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运营商需要在支持系统、用户信息管理和客户服务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和成本。公安、银行等其他部门需要建立相应的接口和机制,才能检索运营商信息。在实施实名制的同时,他们还需要在技术和系统上补课,以确保用户的隐私和安全。
可以说,手机实名制的实施看似简单,但却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或许,工信部和运营商首先完成系统和支持系统的准备,然后对新用户实施实名制,最后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完成现有用户名系统的迁移,这将是一条相对可行的过河之路。
标题:手机实名制如何“过河”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