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5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以来,包括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 Company)和glg partners在内的大型全球对冲基金公司纷纷在亚洲落户。他们感兴趣的不仅是亚洲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还有亚洲投资者的雄厚财力。
2月4日,有传言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对英国私人股本集团apax partners价值9.56亿美元的投资交易,这再次“刺激”了亚洲许多大型对冲基金对黄金的热情。
然而,在亚洲扎根并不容易...
新的“困惑”
1月14日,管理着5.6亿美元资金的对冲基金管理公司泰雷西亚斯资本(tiresias capital)宣布,将推出5,000万美元,在香港成立一只事件驱动型对冲基金。
为了提高这种新对冲基金的“含金量”,泰雷西亚资本聘请了一个明星投资研究团队。然而,尚不清楚这能否迅速赢得亚洲投资者的认可。
“对于新成立的对冲基金来说,找到一个擅长与本地投资者沟通对冲基金投资理念的营销团队,有时比组建明星投资研究团队更为现实。”总部位于香港的中国对冲基金研究主管严蕊透露,大型对冲基金在亚洲落户后,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语言交流障碍。
毕竟,亚洲许多富有的机构投资者不擅长用英语解释复杂的数学投资模型和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拥有本地投资者网络并了解对冲基金投资模式的营销团队将有助于迅速提高亚洲投资者对该对冲基金投资理念的认可。
1月22日,摩根士丹利宣布将聘请雷曼兄弟公开销售团队前总经理梁振英负责亚洲对冲基金客户的融资。梁振英还是香港对冲基金“后见之明”的首席执行官。
与此同时,由于亚洲金融市场缺乏多元化的对冲投资金融创新工具,对冲基金往往发现其在亚洲的投资策略只能是多空策略,其在欧美娴熟的数学投资模型基本无用,这无疑会给对冲基金的预期投资回报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据记者调查,目前亚洲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主要是时间导向型、事件驱动型和管道型(私募股权投资于上市公司)。投资收益高度依赖于基金经理的个人投资水平,因此不可能通过数学投资模型进行定量投资,锁定“相对固定和稳定”的投资收益。
一位香港对冲基金经理表示,许多全球对冲基金经理正与一些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高管接触,讨论管道投资。主要投资方式是对冲基金有针对性地收购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转换价格一般为前30个交易日上市公司加权价格的90%-95%。
“在欧洲和美国市场,对冲基金寻求管道投资,这基本上是通过投资银行完成的。”他指出,“他们现在必须自己参与其中,以节省佣金开支,并间接提高基金投资的回报。”
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所的数据,去年有多达19家国内上市公司(包括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公开披露了管道投融资案例,通过管道共融资226.21亿元。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对冲基金扎根亚洲进行时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