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2字,读完约3分钟
有效需求不足仍将是造船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如今,中国造船业(600150)正面临着最困难的时期。
来自世界最大的航运咨询公司克拉克森的最新信息显示,2009年11月,韩国造船公司接受了全球97%的新订单,这一成就依赖于低价优势。
以一艘超大型矿石船为例,江苏荣盛重工集团于2008年7月向巴西淡水河谷出售了12艘超大型矿石船,目前的价格为每艘1.4亿美元。2009年7月,每艘船的成本降至约1.2亿美元。然而,在2009年11月,韩国同行对这种船型的报价出人意料地降至每艘1.1亿美元。
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价格战将在2010年展开."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中心行业分析师梁志勇在行业中极具代表性。
梁志勇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船舶订单价格来看,它已经处于底部区间,但还没有真正到达终点。2009年价格战趋势不明显,船舶价格下跌主要是供需失衡造成的。一方面,航运公司的手持订单通常持续到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也就是说,有食物可吃;另一方面,真正的实质性需求尚未出现。因此,打价格战既不必要,也不有效。
但在2010年,情况有所不同。
由于造船业的发展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高度相关,如今,世界经济正在稳定,对船舶的需求将会增加。同时,当手持订单耗尽时,航运企业不得不考虑后续发展。"因此,2010年,降价将成为行业不可阻挡的趋势."梁志勇指出。
那么,降价会进一步降低by/き だ/的利润吗?航运公司将如何承受?
然而,令航运公司欣慰的是,原材料价格也在下跌。以占成本15%-20%的船用钢板为例,每吨价格已从8000元左右降至4000元左右,这为航运企业的价格调整留有一定的空空间。
以上述超大型矿石船为例,梁志勇分析其1.1亿美元的报价仍然有利可图,主要原因是成本降低。
仍以韩国航运公司为例,由于成本快速下降,2009年第四季度其运营利润率上升至10%左右。尽管盈利能力正在提高,但由于总订单量下降,总销售收入仍呈逐渐下降趋势。换句话说,总利润正在迅速缩水。
国内航运企业的情况可能更糟。江苏集团的杨先生认为,中国在造船速度、效率、船舶配套等方面都弱于韩国,国内企业的整体成本控制也不如对方。目前,一些公司也在降价,但他们正处于保本和微利阶段。
“2010年的企业收益能够与2009年持平,这很好。2010年将是艰难而复杂的一年。”梁志勇对今年的形势并不乐观。
持有这种判断的不仅是行业研究人员,还有企业。
现代重工是韩国最大的航运公司,其2009年的销售收入为180亿美元,而现代重工对2010年销售收入的预测谨慎地保持在182亿美元。
“2010年,航运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压力将从金融危机的冲击转变为竞争对手的冲击。”梁志勇说。
标题:船舶业面临“降价夺单”之战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