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9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三聚氰胺的阴影笼罩中国乳业近三年,行业领袖伊利摘下帽子,逐渐拨开乌云,看向天空。
*圣伊利(600887。上海)于6月7日晚宣布,自2010年6月9日起取消退市风险警示和特殊处理,并将“*圣伊利(600887)”变更为“伊利股份”。
对伊利来说,2008年9月16日的夜晚是极其黑暗的。同一天,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22家检测出三聚氰胺的乳制品企业名单,伊利名列其中。消息一出来,投资者就惊慌失措,伊利的股价持续下跌。企业的销售情况也呈现严重下滑。
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制品行业的表现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次,圣伊利能够顺利脱帽,这是与中国乳制品市场的整体升温环境分不开的。
然而,劳动力成本和奶源成本的急剧增加考验了乳品企业的“承受力”。
*圣伊利的帽子移除过程
根据公告,2009年,伊利实现营业收入243.24亿元,同比增长12.30%;净利润6.48亿元,每股收益0.81元。2008年,公司净利润亏损16.87亿元,相当于每股亏损2.11元。
同时,股票的缩写由“*st伊利”改为“伊利股份”,公司股票交易日的限制恢复到10%。
今年第一季度,良好表现的趋势仍在继续。伊利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37%,至70.14亿元;净利润增长2%,达到1.25亿元。
液态奶和奶粉行业受三聚氰胺影响后,扩大冷饮产品的销售比例成为乳制品企业的一种选择。2009年,圣伊利投资2.7亿元,在天津、黑龙江和浙江金华,特别是浙江金华,大力投资冷饮行业。
这一次,圣伊利能够顺利脱帽,这是与中国乳制品市场的整体升温环境分不开的。
根据中国乳业协会的数据,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25.31公斤,同比下降0.6%,城镇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为270.10元,同比增长4.4%。截至2009年11月底,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乳制品加工企业销售额为1456.76亿元,同比增长13.6%;利润总额为82.36亿元,同比增长104.5%。
在最近公布的许多国内乳品企业的年报中,除圣伊利外,其他乳品企业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去年在中小板上市的黄石乳业(002329.sz),2009年也实现了3.05亿元的营业收入。在香港上市的澳友乳业去年净利润为1.82亿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158.22%;三原股份有限公司(600429.sh)在完全接管三鹿后移交了第一份成绩单。虽然三鹿资产整合后市场投资大幅增加,造成亏损1.28亿元,但营业收入达到23.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14.1亿元,增长9.7亿元,增长68.3%;蒙牛乳业(市场、信息、评论)数据显示,高附加值产品对其业绩的贡献比例进一步提高。2009年,蒙牛酸奶的销售额为21.5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21.1%,几乎是总收入增长的三倍。
复苏背后的阴霾:成本增加
然而,也有隐藏的危机。
在“2010中国奶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成都市石羊郊区一家大型奶牛场的负责人郑先云表示,自2009年以来,饲料价格一直在上涨,玉米粉上涨到每公斤1.5元,玉米秸秆包8毛,羊草550元每吨。自2010年以来,饲料价格飙升,玉米粉价格升至每公斤1.8元,一捆玉米秸秆价格升至2元,羊草价格升至每吨1100元以上。小型奶牛场已经关闭。
河南一个奶牛场的负责人说,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工成本已经从每月1200元调整到1500元。
然而,为了赢得更多的消费者,每个品牌都不敢贸然提价。因此,乳品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
利乐中国副总裁杨斌表示,国内乳制品行业过于分散,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利用其他手段帮助弱势农户,而不是阻碍市场经济下自然状态下的行业整合进程。
对此,中国乳业协会会长刘表示,目前乳业分散的局面需要通过一种新的产业模式来缓解。例如,乳制品行业的整合。
所谓奶业一体化是指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和营销的一体化经营模式。“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分散养殖和集中加工。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基本上是一种贸易关系,生活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中,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平等的产业化链条。”刘对说道。
此外,中国乳业协会顾问王怀宝表示,在过去的十年里,尽管中国乳业发展迅速,但产品类型一直停留在奶粉、酸奶和液态奶的“老三种”。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乳制品企业可以将他们的新产品开发视野扩展到奶酪、黄油和其他乳制品。
标题:成本骤增 拷问乳业回暖“持久度”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