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8字,读完约3分钟
青海市场吸引了中央企业中材集团(Sinoma Group),该市场远高于过去几年的全国水泥产量增长率。
6月11日,中材集团与青海省政府在西宁签署了新的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30亿元在青海进一步发展水泥、资源地质勘探、非金属新材料、节能减排等产业。
中材集团党委书记于世良透露,集团及其青海关联企业产能为1000万吨。目前,中材集团下属企业在青海有三条水泥生产线,其中两条已投产,产能200万吨,一条在建,设计产能200万吨。这意味着中材集团在青海的产能将增加600万吨。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中材集团将利用国际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通过转让、增资和并购等方式,对青海省现有和在建的水泥产能进行重组和整合,进一步提高青海水泥产业集中度。
中材集团内部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要达到100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就必须进行收购,否则将难以实现。
数字水泥网总裁刘告诉本报记者,青海水泥市场是西北五省中最封闭、最落后的市场。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目前,本地及周边省份的水泥企业仍占主导地位,青海水泥和华夏水泥分别占15%。市场份额。甘肃祁连山(600720)、海西孟茜和金源水泥也将水泥产业从该省扩展到青海。
上述中材集团内部人士表示,中材集团目前正在与当地水泥企业进行谈判,将会根据谈判情况决定合并多少企业。据他介绍,中材集团在青海的水泥业务主要以祁连山(600720.sh)为投资主体。
去年,中材集团提出并购祁连山水泥。今年4月23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材集团子公司中材(01893.hk)通过增资和股权转让方式持有甘肃祁连山51%的股权,中材已基本完成祁连山整合。
“虽然青海的水泥市场没有新疆大火,但仍然是一个好市场。”上述中材集团内部人士表示。
尽管去年青海省水泥产量仅为609.99万吨,但2007年、2008年和2009年青海省水泥产量增长率分别高达17.65%、4.79%和33.5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68%、2.90%和17.86%。
对分析师来说,中国西北是最有希望的市场。刘认为,西北地区有其他地区所没有的两大优势:一是需求方面,西北地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投入地区,对水泥的需求旺盛;第二,在企业方面,中材集团在市场启动前就进入了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整合,具有较强的市场控制力。
中材集团此次进入青海并不打算只发展水泥行业。根据数字水泥网的计算,如果按照新建的水泥生产线计算,200万吨余热发电水泥生产线的投资额约为6亿元,中材集团可能会在30亿元的水泥投资中投入近一半,从而将青海现有的水泥产能提高到1000万吨。
在剩余资金中,中材集团计划投资青海省的资源地质勘探、非金属新材料、节能减排产业。由于青海资源丰富,许多中央企业进入青海进行资源地质勘探。
标题:中材“圈地”青海 600万吨水泥产能“只买不建”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4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