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7字,读完约3分钟

在经历了“12次跳跃”以及随后员工工资翻倍之后,富士康正准备将苹果设备的部分生产从深圳转移到天津和河南。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的一位发言人最近表示,“我们很快就会在重庆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富士康内迁能否成为潮流?

吸引企业“扎营”或转移不仅是低成本劳动力和低成本生产要素等硬成本,也是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到位的政府服务等无形成本。

5月18日,富士康重庆工厂制造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些台湾代工制造商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在中国大陆设厂。目前,许多制造商已经在江苏、江西、四川、山东和辽宁省设立了工厂。有迹象表明,中国沿海地区的加工和制造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国的劳动力也在转移。

富士康内迁能否成为潮流?

富士康加薪后,一系列企业通过罢工获得加薪。一些没有加薪的企业已经面临巨大的压力。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加薪是不可避免的。换句话说,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改革重新启动,人民币小幅升值成为现实。沿海地区的加工企业不得不面临双重压力。

富士康内迁能否成为潮流?

企业可以升级,创造更大的利润;或者搬到中国大陆,保持低成本运营。江苏的工资水平只有上海的86%,山东和山西的工资水平分别只有上海的82%和76%。重庆的工资水平只有上海的61%。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时是显而易见的。

富士康内迁能否成为潮流?

如果沿海地区的经济结构能够升级,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够因为中国法定最低工资的提高、底层员工工资的大幅提高和人民币的小幅升值而向内转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这完全符合中国宏观调控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富士康内迁能否成为潮流?

然而,像富士康这样的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否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还不确定。由于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底层员工工资的大幅提高以及人民币的小幅升值,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仅有两个出路可以升级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且那些承受压力的企业可以以低于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向国外转移,甚至可能倒闭。

富士康内迁能否成为潮流?

企业的各种选择都取决于效益和利润。对于那些无法升级的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他们之所以不想搬迁到中西部地区,主要是因为那里的企业生态环境远不如沿海地区,也就是说,那里节省下来的劳动力成本跟不上不断上升的企业生存成本。

富士康内迁能否成为潮流?

企业生态环境成本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物流服务成本,另一部分是市场环境成本。沿海地区物流服务条件成熟,成本相对较低;除了港口距离远、运输成本高之外,内地的服务条件还不成熟,合作成本会高得多。

富士康内迁能否成为潮流?

如果物流服务成本增加,而一般企业仍能负担,内地一些缺乏法治和诚信的市场环境,往往会令投资者却步。一些地方官员没有长远眼光,视投资者为送上门的肥肉。这已经成为企业不可预测和无法控制的风险。面对这样的风险,有多少投资者敢于冒险,勇往直前?

富士康内迁能否成为潮流?

因此,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的目的,政府仅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支持底层员工的加薪和人民币小幅升值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遵守市场规律,而政府的职责是建设,特别是要建设和改善中西部地区的市场环境,以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力的转移。

富士康内迁能否成为潮流?

相关主题:

用老虎的眼睛看企业——富士康的“跳门”

标题:富士康内迁能否成为潮流?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