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0字,读完约4分钟
回顾过去八年,在建材行业布局分散、竞争无序的困境下,中国建材(报价、信息、评论)集团转变创新了企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2002年到2009年,集团的营业额从37亿元增加到816亿元,增长了21倍;利润从7800万元增加到38.8亿元,增长49倍;总资产从123亿元增加到1133亿元,增长8倍,居建材行业百强之首。
展望未来1
2000年,国家建材局明确提出实施“大建材”战略,大力推进水泥和玻璃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住宅和新能源材料,从现有建材向建筑钢材和木材扩张,加强产业链延伸,稳步推进海外业务,参与国际竞争。记者就中国建材集团未来如何打造世界级建材企业采访了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
记者:中国建材工业的产量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比重,但也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销售收入几十亿元的企业感觉很棒。你如何看待建材行业的发展状况?
宋志平:2009年,中国水泥产量为16.28亿吨,占全球水泥产量的50%以上;浮法玻璃产量为5.6亿重量箱,占全球玻璃产量的46%;陶瓷等产能在世界上占有较高的比重。建材行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大而不强”的突出问题,即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过于分散、规模大而缺乏强有力的企业。中国建材集团从一个拥有数十亿元资产和收入的公司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000多亿元资产和收入的企业集团,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也是发展方式实际转变的结果。这不仅将成为集团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将成为中国建材行业由大到强的一件标志性事件。
记者:建材行业是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遏制中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对建材行业意味着什么?
宋志平:和中国许多传统制造业一样,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行业已经发展到全行业过剩的阶段,需要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也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机遇。在这种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下,作为建材行业的排头兵,中国建材集团理应义不容辞地成为市场健康的领导者。
大力进行联合重组,目的是形成以大集团为主的区域市场结构,提升产业价值,提高产业集中度,使产业从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追求价值增长。过去,中国建材集团依靠联合重组和资本运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前,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必须坚定不移地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技术创新、突出主业的发展道路,坚持资本运营与联合重组相结合的增长方式,走以区域发展为中心、总量控制、存量优化、市场健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记者:你刚才提到今年要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新型住宅和新能源材料。中国建材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走“三新”节能环保之路?
宋志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实现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非常重要。中国建材集团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建立和完善集团整体自主创新体系,搭建创新平台,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人才和技术,强化集成创新。目前,我们正在努力组织实施高性能水泥、太阳能薄膜玻璃、高性能碳纤维等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力争突破关键技术,提高科技对集团发展的贡献率。国家建材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产业化为重点,积极推进“住宅下乡”工作,在农村推广节能环保钢结构集成住宅。
记者: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建材集团“大建材”战略的业务结构和发展模式有哪些考虑?
宋志平:总结“大建材”战略。首先,根据国际公认的概念,它已经从现有的建筑材料扩展到建筑钢材和木材领域;二是加强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新的住宅业务;第三,稳步推进海外业务,参与国际竞争。
对于企业来说,做大是基础,做强是目的。中国建材集团的目标是十年后成为中国最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建材供应商。为此,中国建材集团将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大建材”战略,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产业属性、R&D和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以及在行业中的重要性上。
标题:建材不只是“水泥和玻璃”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