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6字,读完约3分钟
“掌握液晶面板的大规模生产技术意味着掌握在全球彩电行业的话语权。”5月8日,李东生谈到了侃侃,话题是家电生产的整个产业链。
经过五年的国际化探索,tcl终于跨越了生与死的界限,等待着销售收入的首次正增长。增持上游面板行业已成为该公司再次成功并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的捷径。
今年1月16日,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在深圳启动。整个项目计划在2011年第四季度实现大规模生产,并在2012年12月达到全面生产。这是广东省建成的第一条新一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该省彩电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似乎一夜之间,国内液晶电视企业告别了“上游面板受制于人”的局面。
“目前,华星光电拥有200多名核心技术人才,其中170多名来自台湾、韩国和日本。”tcl集团(000100)董事长李东生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华星光电是一家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人才的配置对项目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华星的发展战略是以人才为中心。早在华星光电项目启动之前,就开始储备人才。依托tcl液晶模块和整机集成项目,从世界各地聘请液晶面板领域的技术专家,将大大缩短项目的技术攀登周期。此前,50亿元非公开增发融资方案获批,也解决了融资问题。这使得依靠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的华星光电充满信心。
170名技术人才来自外资
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最终命运是走向寡头垄断,这在液晶面板制造业中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displaysearch对大尺寸液晶面板的最新调查,2009年lg、三星、AUO和奇美的市场份额占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的80%以上。“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行业规模相对较小,仅占全球的5%,缺乏大规模的核心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肖华认为,液晶面板行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
“无论谁投资,技术都掌握在液晶面板制造商手中,中国本土企业和政府都在加强这种国际合作。”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彩电企业负责人指出。
因此,华星光电开始招募人才,而韩国、台湾和日本等液晶面板巨头也开始感受到人才流动的变化。
去年11月14日,赤美电子与鸿海的子公司创新科技宣布以1: 2.05的比例进行股份互换合并,创新科技更名为赤美电子。就在合并的前几天,迟梅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公司电视面板部门的总经理陈搬到了tcl。他现任华星光电执行副总裁,协助首席执行官负责公司的整体运营。陈加入tcl的团队有近100人,其中包括奇美电子电视面板事业部技术总监陈。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华兴光电的法定代表人兼首席执行官何,他曾在华飞和lgd工作多年,参与并负责多个LCD项目的建设。2005年加入tcl,担任零部件业务总部副总裁兼平板显示项目负责人,负责tcl液晶模块项目的建设。金一智,现任华星光电高级副总裁,曾担任何的老板,后担任lg半导体董事、lg显示器副总裁。
华星光电还计划每年将部分利润用于股权激励。“这是韩国和台湾的面板制造商吸引技术人才的常见做法。至于人才招聘,全球面板公司进行人员流动是正常的,这是市场规律,”李东生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TCL全球招募人才 李东生再战8.5代线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