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7字,读完约3分钟
在世纪之交,BOE成功地跨越了工业替代的危险,从crt(显像管)显示技术到tft-lcd(液晶)显示技术,我称之为“超越第一次替代的危险”。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期,BOE已经跨越了人才更替的危险。在BOE 15周年庆典上,新一届领导班子以“100人才”的人才战略,以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的群体亮相,我称之为“超越第二种选择的危险”。三年前,我们开始跨越取代新增长模式的危险,从注重投资驱动转向注重价值创造驱动,我称之为“超越第三种选择”。在我看来,任何企业总是面临这三种选择的危险。
在2008年和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数万亿的巨额投资再次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增长,2009年gdp增长率高达8.2%。然而,整个国家是喜忧参半,最大的担忧在于如何改变增长模式,从国家到企业。
作为一名商业领袖,我必须清楚地思考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和那些知名的全球企业之间的差距是什么?我的想法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核心竞争力、稳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统称为“价值创造能力”。
中国企业再也不能忽视常青根基的根源:创造价值是企业存在的理由,而价值创造的动力是企业的动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两轮驱动
企业成长离不开两大驱动力,一是投资驱动,即通过资本投资实现企业扩张;第二,在价值创造的驱动下,我们在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创造出短期内他人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利润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投资驱动和价值驱动是企业成长过程中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企业做大做强。我们不能忽视投资驱动在一定阶段对企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只有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质量的提高纳入同步轨道,企业才能持续保持增长势头。只有在价值创造的驱动下,企业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两种理论
如果一个企业只注重投资驱动,很容易陷入自己编织的扩张陷阱。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凯恩斯早就提出了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他指出:“由于资产和设备成本的增加以及资本生产量的扩大,预计从投资中获得的预期利润率将趋于下降。”
当代“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在研究竞争优势时提出了著名的“四阶段”理论: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在要素驱动阶段,竞争优势得益于一些基本生产要素,如拥有自然资源或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在投资驱动阶段,竞争优势的提升主要由投资供给驱动;在创新驱动阶段,激励企业不仅要依靠先进技术,还要不断改进和创新这些生产技术。
在我看来,创新驱动是价值驱动的本质。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第三种替代:从投资驱动到价值驱动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