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9字,读完约3分钟
在企业公民化的过程中,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做好公益事业已经成为企业公益化的趋势。对于微软这样的世界知名it公司来说,信息平台和系统服务已经成为他们的优势,关注公益组织的信息化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在非营利组织的员工中,调查显示几乎100%的人认为信息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只有35%的组织有足够的计算机,其余的63%是不够的,甚至2%没有计算机。总体来说,非营利组织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只有16%的组织有全职it经理,43%的组织没有内部邮箱系统,80%的组织有网站,但只有45%的组织能够及时更新,55%的组织有网站,但更新不够。
另一方面,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信息化的标准确实不需要很高。例如,员工少于50人的组织根本不需要构建内部邮箱系统。然而,即便如此,愿意投资信息化的非营利组织仍然很少。目前,非营利组织和组织发展的最大困难在于资金和人力的短缺。如果允许他们投资于信息化,他们将不可避免地同时削减其他支出。这些组织对自己的盈亏负责。如果把信息化投资放在其他项目上,可能会更有意义和价值。
人员投入至关重要
非营利组织信息化发展虽然遇到瓶颈,但寻找一条良性的信息化之路仍是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的力量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
将现有的平台和系统给予公益组织和机构,在微软看来,这不应该是帮助机构信息化的主流行为,在企业公民的背景下,这实际上是相对较低层次的,这与支票簿上做好事的方式没有太大区别。相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员工的力量被提升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一位微软员工志愿者说:“如果你问我如何在企业中构建它,我可以很好地告诉你,但是如果你问我如何在excel中做某个公式,这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也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如果你打开按f1键系统,你会得到帮助。你自己去寻求帮助吧。因此,员工志愿者不是廉价的工具,而是资源最大化的途径。问别人不能回答的问题对提问者来说是有意义的。公司为我们提供有偿志愿服务的机会。这也使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他人的关注。”
正是因为人才是无限潜力的载体,微软员工的力量才能通过员工志愿者的参与得到充分发挥,他们无限的潜力必然会导致更多的机会在非营利组织中滋生。公益组织最迫切的需求是能力建设,志愿者员工的参与可以促进机构人员能力的提高,帮助他们设计适合其日常应用和未来发展的平台和系统,为机构信息化发展路径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帮助他们建设信息维护能力。公益行为的目标是帮助他人和帮助自己,这条路一定不能偏离。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员工参与 知微见著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