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5字,读完约3分钟
"生意一直在亏损,我们正等着关门。"5月26日,广西宜州恒业茧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冰(化名)十分无奈。他告诉记者,目前广西有三分之一的缫丝厂已经停产,而四川、江苏、浙江的情况更为严重。
李冰的焦虑在于蚕茧价格的上涨。这种用于生产丝绸服装的原材料的价格一年多以前每吨只有3万多元,但最近几年已经涨到了9万元,总体涨幅为200%。
在干茧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市场生丝价格大幅上涨,从金融危机期间的每吨14万元涨到今年年初的逾20万元。在过去的两个月里,生丝的价格飙升至29万元,以至于“下游的服装厂转而使用替代原料,高价生丝根本卖不出去。”
按照鲜茧2.5吨兑1吨干茧、干茧3.5吨兑1吨生丝的总折率,当近期旺季干茧价格为每吨9万元时,生产1吨生丝的干茧成本将达到31.5万元。与每吨生丝29万元的市场价格相比,这一成本价有2.5万元的天翻地覆的差价。
由于处于市场链的中间层,像李冰这样的茧丝绸加工企业正遭受着巨大的痛苦。
通过近几天的调查,记者发现,蚕茧产量下降导致的“抢货”行为和“抢货”中的投机因素是茧丝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缺乏下游需求支持,出现了蚕茧比蚕丝贵的异常现象。
天翻地覆的灾难
“历史上,即使价格上下颠倒,最多也有几千元的差价,现在上下颠倒了2万元,使工厂面临绝境。”广西宜州瑞赫敏茧丝绸厂总经理兰绍勇告诉记者。
根据广西大宗茧交易市场公布的茧丝现货价格,5月26日,广西干茧价格约为8.3万元/吨,而3a厂的茧丝现货价格为27.3万元/吨。
尽管旺季价格略有下降,但每吨生丝的成本价仍比市场价高出近2万元。对于茧丝绸加工企业来说,尽管面临巨大的亏损压力,工厂还是要尽最大努力采购产品进行生产。广西茧丝绸交易市场信息技术部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停产损失更大。“一旦员工离开,设备停止运转,重新开始生产的成本将难以承受。”
价格也会传递到产业链的下游。“我们压力很大。”桐乡蚕丝被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很担心,由于原料因素导致蚕丝被价格上涨,这种可替代产品的销售情况越来越差。
记者了解到,本轮茧丝价格飙升源于原料供需和上游生产的不平衡。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丝绸服装出口业萧条,养蚕农民的养蚕热情受到打击。2009年,商务部市场运行监管司茧丝绸办公室的统计显示,去年茧产量下降了20%。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广西的减产幅度已达30%-35% . "广西茧丝绸交易市场的李小姐表示,随着今年经济的复苏,丝绸需求逐渐回升,供需矛盾开始显现。
不过,李小姐也说:“今年西南干旱对蚕茧生产的影响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茧比丝贵”背后的抢货与投机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