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3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正陷入新一轮的概念炒作,这引起了业界的高度警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ibm的“智能地球”战略。据《中国商报》报道,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透露,ibm的“智能地球”战略已经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在信息安全领域的高度关注,一些专家甚至相关部委正在重新评估其在一些地方城市的一些项目。
重新评估“智能地球”的战略安全
“智能地球”战略诞生于2009年1月28日。战略定义大致如下:传感器嵌入并安装在各种物体中,如电网、铁路、建筑物、水坝、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等。,从而形成一个对象-物质的连接,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它们整合起来,实现社会和物理世界的整合。
今年4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在2010年经贸形势报告会上指出,美国正试图利用其信息网络技术,从控制计算机和发电机到控制工业和控制各国经济。因此,对于国外的这些新理念和新战略,我们不仅要启迪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要保持警惕,不要被他人所左右。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说:“ibm Smart Earth是一个很好的概念,是一幅理想的信息图像。然而,与事物相关的信息应该通过云计算技术来处理。谁能控制云计算,谁就能控制信息的“主权”。云计算的基础是服务器和存储技术,中国不是这些领域的技术和市场的主人。他还指出,安全问题不是针对ibm的“智能地球”战略,而是每个国家在未来的信息化进程中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智能地球”锁定中国六大领域
重新评估“智能地球”战略的安全性是一个方面,还有工业问题。2008年底,ibm发出号召,要在全世界建造一个“智能地球”。2009年10月,ibm提出,中型企业是推动“智能地球”的引擎。当时,许多业内人士质疑ibm是否在这个口号下销售自己的程序和服务。现在看来,这些疑虑已经成为过去。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兼企业事业部总经理蒋锡希透露,今天,ibm的“智能地球”在全球有1200多个成功案例。使用ibm的“智能地球”相关解决方案,交通拥堵减少了18%,这可以帮助企业减少14%的排放和30%的供应链成本。
去年2月,ibm为中国定义了“智能地球”的六个推广领域,即智能电力、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供应链和智能银行。ibm为中国定义的六大市场都是资源丰富、资本雄厚的重点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ibm在中国的“智能地球”战略得到了有序推进,并赢得了几个重大项目。例如沈阳、南京、广州、深圳等国内“智慧城市”。此外,ibm还在济南等地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团队。2008年10月,ibm甚至投资青岛海信网络公司,加强智能交通市场的布局。
“智能地球”能撼动中国市场吗?
中国的物联网和两大产业融合战略类似于“智能地球”。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短期优先问题和长期发展目标集中在五大主题上:可持续经济发展、竞争性企业、和谐社会、能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作为一个感知更加透彻、互联更加全面、智能更加深入的生态系统,“智能地球”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经济转型和改善公共服务的愿景与上述发展目标高度一致。例如,中国城市正面临许多压力,如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医疗保健、能源、基础设施和供水,物联网和智能城市可以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工具。
从ibm的投资角度来看,它关注中国经济的六大领域:电力、医疗、城市治理和管理、交通、供应链和银行业,这也是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围绕医疗改革、食品、医药和饮用水安全制定的大量政策目标所关注的领域。
然而,“智能地球”不是一个家庭的词汇,更不是某个企业的词汇。Ibm在中国发展“智能地球”面临巨大挑战。首先,在推动与各行业相关的信息产业发展时,ibm还需要克服文化、制度和组织障碍,实现跨行业、跨机构和跨流程的整合;其次,构建智能系统的关键不是软件和硬件,而是使数据更加“智能”。因为在“智能时代”,人们将获得广泛的信息,包括实时温度、土壤条件、水文条件、位置信息、微小振动和用户创造的大量信息。与此同时,信息和数据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各种数据都需要被分析和理解。
综上所述,物联网可能是继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和绿色革命之后世界上的一场重大科技革命,也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历史趋势之一。从长远来看,任何变化都会带来一些行业的繁荣,另一些行业的衰落。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有必要关注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影响,一方面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避免他们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投资损失。
标题:战略安全性遭质疑 IBM“智慧地球”能否撬动中国市场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