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2字,读完约3分钟
编者按\从美国蔓延开来的金融危机似乎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的电子公司。这些日本企业过去常常把自己的产品贴上独特且价格高昂的标签,现在却走下坡路了。与此同时,美国it厂商以更开放的思维和更大的价值席卷全球。索尼希望通过结构调整来改变其困境。然而,孤独落败的“武林高手”却想成为如云的“武林盟主”。“索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只是剥离制造业的第一步,制造业曾经有优势,但现在已成为累赘...
最近,索尼与鸿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其两家工厂出售给鸿海,包括在斯洛伐克的一家液晶电视工厂。这是索尼在过去一年中剥离其制造工厂并调整其结构的又一举措。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产品质量差距的缩小,索尼等日本公司正在失去制造优势。要成为新工业环境中的领先企业,降低高生产成本尤为重要。
扔掉行李
在索尼此次出售的两家公司中,斯洛伐克尼特拉工厂90%的股份将出售给鸿海,而出售给欧洲市场的电视机制造合同也将移交给鸿海。这不是索尼第一次出售工厂。一年前,该公司在墨西哥达成了一项类似的电视工厂协议。
事实上,索尼工厂的出售并不意味着它退出了竞争,但难以承受的成本拖累了这家前电子巨头。敏感的公司将最好的技术与最低的成本相结合,以创造更强的成本优势。然而,索尼似乎在向低成本制造跨国产业的转型中步履蹒跚。
“索尼的游戏业务也受到了成本的影响。Psp选择在日本生产大部分产品,并将其销往世界各地,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奥维市场咨询公司副总裁温建平说。
随着消费电子领域竞争的加剧和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降低成本和流程再造已经成为索尼应对新的竞争形势所必须做出的改变。在转型中,“轻资产”成为索尼的关键词。据报道,索尼的一些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和游戏机也被外包。
索尼改革的背景是,2009年,由于电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较弱,索尼失去了部分市场份额以确保盈利。与此同时,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索尼的全球表现不佳,出现了14年来的首次运营亏损。在2008财年,索尼的净亏损为10.1亿美元,其市值也降至其主要竞争对手三星的1/3。
结果,索尼不得不开始结构性改革,该公司拥有许多产品线,行动缓慢。2009年2月,索尼宣布了一项重大重组计划和一个新的管理团队。斯金格在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期间取代仲博成为集团总裁。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高级经理蒋景元向《中国商报》表示,从那以后,索尼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结构调整。该公司分为消费电子和元件组和网络产品和服务组。在这次资产精简中,Stringer还设立了两个跨公司部门,以确保索尼的网络产品和服务能够在一个公共用户界面中无缝连接,并以快速、低成本和高效的方式接触到客户。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索尼剥离制造工厂 一个典型日企的自我救赎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