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5字,读完约1分钟
中国核电设备制造公司打算组建一支“联合部队”,成为中国核电设备的“联合舰队”。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R&D核电设备国产化联合中心一届二次全体会议10日在大亚湾核电基地举行。中国广东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600875)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601727)集团有限公司等58家国内核电设备制造商正在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清洁能源步伐
国家能源局节能科技装备司副司长黄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隋永斌、中国科学院院士郑鉴超、中国工程院院士许达茂等政府官员和专家出席会议。
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委认为,中国广东核电联合R&D中心为中国核电设备国产化建立了共同的发展平台,为中国核电产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9年2月,中国广东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主动与联合国制造企业结成R&D联盟,努力打造中国自主品牌的核电供应商团队,在国内开展了60多次核电设备和技术的R&D活动,实现了1000余座核电厂压力容器和蒸汽发生器大型锻件自主加工等重大突破。 解决制约核电站核岛主要设备和大型锻件的关键瓶颈资源问题,结束中国无法自主生产的历史。
此外,通过中广核R&D联合中心的技术研发平台,企业紧密合作,重点攻关,先后制造了一批核电厂泵及阀门设备,如余热排出泵、电动辅助给水泵、安全壳喷淋泵、低压安全注射泵、核一级电动切断阀等,通过了鉴定和评估,不仅打破了国外相关设备的垄断,也拓展了国内泵及阀门行业的发展方向。
本地化进程的加快也为提高中国核电竞争力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目前,在中国广东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在建核电项目中,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基本实现了60%的国产化目标(价格比,下同),辽宁红沿河核电站1、2号机组有望超过70%的原国产化目标。根据目前的国产化联合研发情况,可以预计福建宁德核电站和广东阳江核电站的国产化目标也将如期实现。
中广核R&D联合董事、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舒国刚表示,从法、韩等世界领先核电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要实现核电从引进技术到形成自主品牌、成功“走出去”的发展,必然需要一批优秀的本土供应商团队作为坚强的后盾,这也将为本土供应商团队创造更广阔的世界核电市场。
下一步,中国广东核电联合R&D中心将创新中国广东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与制造企业的合作模式,全力投入设备国产化和自主制造的进程,为核电设备制造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积累能量,为中国核电实现“走出去”创造条件。
标题:国内58家企业共同打造中国核电装备“联合舰队”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