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4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记者跟踪了解了出口企业参加各地采购交易会的情况,目睹了企业面对国际买家回归和订单增加的“幸福”,也听到了企业对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和预期汇率变动增加的担忧,以及他们正在采取的各种对策。
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短缺、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预期上升等不利因素,令企业在接受订单时忧心忡忡,担心一旦获得订单就无法盈利。
企业主要关注三个方面:
首先,在收到大量订单后,我担心由于工人的流失,很难按时完成订单。深圳一家电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圈子里最热门的话题是“交货期”,即接到客户订单后,订单能否在约定的期限内完成并交付。据他介绍,珠三角地区的电子工厂仍然存在用工荒,一些企业员工流失严重,影响了订单的完成。
深圳实业公司市场部经理黄也承认,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客户订单已成为公司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公司高层多次召开会议强调和部署生产,同时采取各种措施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
其次,担心价格竞争和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进一步加大。长期以来,优惠的价格和相对较好的产品质量是买家进口中国产品的主要动机。“性价比”仍然是中国产品打开市场的“杀手”。如今,不断上升的生产成本使得许多出口企业难以保持价格优势。
另一方面,国际买家对产品价格仍然非常谨慎,这与经济低迷时期的情况基本相同。去年在中国购买了超过1.5亿美元的巴西Interblas通信电子有限公司业务开发经理黄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计划今年将购买的产品数量至少增加10%,但他也表示价格因素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增幅更大,将来在中国的购买量可能会减少."。
第三,我们担心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压缩利润。尽管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稳定,但各种关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声音仍令大多数出口企业“心悸”。深圳一家消费电子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长期的价格竞争使得他们的利润率非常低。如果人民币升值5%到10%,“公司的发展将是困难的”。
全球资源展示部总裁黄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可能升值已成为出口企业关注的焦点。此外,企业的担忧还包括由于经济不稳定和贸易保护主义导致的订单下降。
在黄安看来,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建议中国企业应在生产管理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如优化生产流程,尽量减少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材料浪费,以保持竞争力。价格。同时,他建议企业应该采用新技术,采用更多的机械化生产,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黄告诉记者,她的公司已经开始改进生产流程和工艺,并加强生产管理以降低成本。同时,公司采取措施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福利,以保持员工的稳定。
对于可能出现的汇率风险,许多企业都研究了应对措施并付诸实践。从事MPP3生产的深圳桑格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爱民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产品供不应求,所以有足够的信心要求买家用人民币交易。
更多的企业采用与客户协商的方式来降低汇率风险对利润的可能压缩。黄表示,在讨论产品价格时,她会向客户建议“价格会随着汇率的变化而相应调整”,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
黄进一步建议,从长远来看,中国出口企业应该想办法参与产业链中除生产以外的更多环节。一种说法是收购国外品牌和分销渠道,以扩大利润来源,分享更多利益。
标题:订单回升成本也上升 出口企业担心赚了订单不赚钱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