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0字,读完约3分钟
随着补充库存需求的结束和生产能力的释放,很有可能重新进入阶段性过剩,关键在于西方国家消费的复苏。
过去一年金属价格的市场表现,基本验证了“大幅下跌后报复性反弹”的市场经验。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和西方国家消费下降20%以上的压力,但自2009年以来,基本金属和黄金的增幅分别达到90%和60%以上,国内外有色金属库存增幅分别达到260%和170%。
然而,与金属价格的强劲表现不同,供求基本面的演变并不那么强劲。
供需基本面支撑减弱
与2003年至2008年金属价格的持续牛市不同,现货供应自2009年以来一直不太紧张;Lme库存基本上在上升;金属价格的上涨更多地是由远期价格的上涨推动的。然而,远期价格上涨有不同的原因:一些金属是由于对未来供应瓶颈的担忧,而另一些是由于对未来成本上涨的预期。
这主要是由以下因素支撑的:前所未有的经济刺激计划,避免经济陷入萧条,进入复苏通道,中国需求快速释放等意外因素,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美元贬值、未来通胀上升乃至滞胀和恶性通胀这三个预期因素的持续增强。
值得强调的是,在持续增长之后,供求基本面的支撑已经减弱。
一方面,金属产量大幅反弹;另一方面,高库存已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与此同时,随着库存增加,中国的进口需求持续下降。首先,在价格上涨后,对中国外汇储备和储备的需求已经萎缩;二是中国补货需求释放后,消费需求上升回到正常渠道。
尽管西方国家的消费需求正在回升,但还不够强劲。尤其是上半年金属消费量大幅下降后,绝对回升水平仍不足以刺激市场。
综上所述,随着恢复生产能力的释放,生产压力不容忽视。主要原因是复苏后的需求无法消化过剩的产能,而交易所的存量仍处于高位,这需要时间和需求继续上升才能消化。
随着补充库存需求的结束和生产能力的释放,很有可能再次出现阶段性过剩。关键问题在于西方国家消费的复苏和产能削减的释放进度。
退出预期的影响
目前,金融因素继续支撑市场投资需求,金属价格居高不下,甚至呈现阶段性上涨态势。
2010年,全球消费反弹、补货需求释放、产出复苏以及政策“退出”的影响可能成为市场的关键影响因素。我们的观点是,不同金属的消费和生产的恢复导致市场的相对分化,而“退出”预期的增强可能会给市场带来周期性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和通胀压力的上升,各国必然会考虑退出积极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从而加剧市场对流动性逆转的担忧。我们的观点是,流动性扩张对金属价格的影响需要“具体问题和具体分析”:
首先,如果内生经济增长趋于强劲,货币进入紧缩周期,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趋于紧缩,以抑制经济过热和价格过快上涨。强劲的经济增长将不可避免地推动金属的消费需求,从而支撑金属价格。
其次,如果经济增长势头是平均的,而且更多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为避免恶性通货膨胀而采取的沃尔克式的紧缩政策,那么金属价格就是盈利的空,但目前这种可能性很小。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有色整体偏中性 唯独黄金依旧强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5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