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1字,读完约7分钟
在当前宏观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在整个经济链条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能为下游产业提供生产资料,还能为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和电子等上游产业创造巨大需求。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部分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后续订单也呈现大幅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企业的资金链趋于紧张,行业担心的严冬期即将来临。然而,随着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2009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形势逐步好转。
化危机为机遇,实现突破
2009年以来,在中央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装备制造业越来越稳定,调整振兴规划的政策效应逐渐显现。2009年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整体运行平稳,增速逐步加快,扭转了利润下滑的局面。
2009年,装备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其中7月、8月和9月分别同比增长15.9%、16.1%和16.8%。其次,经济效益稳步回升。2009年1-8月,装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06%。第三,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2009年1-8月,装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8.9%,比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5.9个百分点。从投资构成来看,装备制造业改扩建项目的投资增速远快于新建项目,表明企业更加注重加强技术改造。同时,由于2009年实施增值税转型,企业购买新设备的投资比例有所增加。第四,国家颁布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压力,提高了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调整了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降低企业成本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述情况表明,2009年,在中央政府实施的一揽子计划的影响下,装备制造业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积极因素不断增加,整体良好运行态势清晰。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及时、有力、有效的。
产业振兴任重道远
2010年已经到来。我们很高兴在2009年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稳中求进的基础还不牢固,运行态势还不稳定,各地区、各行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困难等问题进一步加剧。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伟分析了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世界经济复苏仍然脆弱不稳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短期内仍难以根本改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特别是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正在加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设备产品出口面临困难,并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主要受政策和投资驱动,经济发展活力不够强。目前,国家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投资大幅增长的势头难以进一步增强。多数行业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导致企业缺乏投资这些行业设备技术项目的意愿,也给未来发展带来潜在影响。与此同时,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依然艰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难保持消费的持续增长,也很难在短期内通过拉动内需来填补外部需求的缺口。在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2009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5%以上的增长水平。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拉动内需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专家指出,当前装备制造业正处于复苏期,有上行势头,也有下行风险。特别是在调整结构和改变压力时,如果响应无效,临界期可能会演化为一个迭代期,其结果要么是向后的,要么是向后的。因此,装备企业应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在准确分析和把握中央新政策的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创新,实现新发展。
瞄准2010年的新市场
装备制造业在中国gdp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多年的探索,装备制造业正朝着创新、兼并、集群、信息化、质量、服务和品牌的方向发展。目前,在我国装备制造业领域,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全国装备制造领域共有4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随着技术创新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数量迅速增加。特别是2007年至2009年,授予的发明专利、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分别为9345件、34542件和52080件。国内市场机械产品自给率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60%上升到2008年的80%以上。
专家指出,一方面,欧美制造业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另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一直在增加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械基础工业的投资,这使得全球设备制造市场非常活跃。2010年及未来四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仍将取得长足发展。
根据《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细则》(以下简称《规划》),相关专家分析,2010年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核电、风电为代表的高效清洁发电设备和UHV输变电设备,如核电设备包括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核泵阀、应急柴油机等。、以及风力设备,包括变频控制系统、风力轴承、碳纤维叶片等。其次,在采矿机械方面,重点介绍了国内制造的电牵引采煤机、液压支架、大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大型露天采矿挖掘机等设备。第三,铁路设备包括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除高速电动车组外,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等设备、列车信号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也是计划开发的重点产品。第四,在基础设施方面,如大型隧道全断面掘进机、大型履带式起重机和全地形起重机、架桥机、沥青混凝土搅拌和再生设备。此外,环保设备和高档数控机床也是2010年及以后的发展重点。
2010年,装备制造业将重点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建立国内首套装备使用风险补偿机制。根据规划,重点支持重点装备制造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逐步形成具有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该方案还明确提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文件必须附有设备采购清单,设备采购计划应在项目咨询评估阶段进行评估,以确保自主创新设备采购计划的实施,确保国内设备能够从制度层面顺利进入市场。
此外,补贴和减税的结合给设备制造业带来了机遇。该计划提出,生产国支持的主要技术设备和产品所需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铸件、锻件、模具和数控机床增值税到期后,研究制定新的税收扶持政策,调整政策适用范围,引导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发展。
去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拉开了低碳经济的帷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使各国比以往更加重视可持续经济发展。作为一个碳排放大国,中国在经济增长和环境压力之间实现平衡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一新的经济浪潮中,装备制造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2010年,装备制造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标题: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聚焦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