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53字,读完约8分钟

截至新闻发布日,原定于1月份公布的天然气价格改革计划尚未公布。

1月21日,据《今日北京商报》报道,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一种新的天然气定价机制。新方案提出统一关口站价格在各省实行,综合关口站的上限价格由存量气(2009年)和增量气(2010年后新增消耗量)的加权平均确定。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当晚,国家能源局油气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就上述计划回复了记者,称加权平均计划确实得到了中石油的支持。“中石油已初步在全国建立了天然气管道网络。虽然加权平均法可能会对其进口气源造成一定的损失,但西线一号线等前期投入运营的管道气源价格可以大幅提高。对它来说,加权平均法绝对是有益无害的。”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根据上述方案,存量天然气价格根据各省使用的各油气田天然气出厂价的加权平均值加上管道运费率确定。在目前国内燃气价格的基础上,城市燃气和化肥气价格每立方米提高0.40元后,每个油气田的出厂价确定为1.17元/立方米。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增量气价根据国内新气出厂价(1.17元/m3)与进口气CIF的加权平均值加管道运费率形成的全国统一出厂价确定。

上述方案还规定,在天然气价格调整中,补充后的国内天然气价格(1.17元/m3)将作为40美元/桶油价对应的基础价格,然后根据国际油价、国内液化石油气、汽油和柴油出厂价(重量分别为25%)的变化幅度进行调整。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但是,目前川气东输的价格已经达到1.28元/立方米,如果按照上述方案可以达到1.408元/立方米,那么川气东输运营商(中石化)是否愿意接受新的国内天然气出厂价?能源局官员问道。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记者了解到,在现阶段,各方尚未就具体方案达成一致。然而,2010年初,暴雪袭击华北,“气荒”进一步加剧,第三次天然气价格改革势在必行。

2009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发布了价格部门曹长青关于天然气价格改革的讲话。据了解,进口天然气价格已达到国内天然气价格的两倍,天然气价格的矛盾日益加剧。国家正在研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内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所以,话题还是回到价格上。

1月15日,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能源专家张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然气价格上涨在各方面都是不可避免的。”

此前,2009年11月2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草案提交国务院最终批准。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1月20日对媒体表示,该计划不会在春节前发布,预计将在第二季度发布。

1.不可避免的重要性

目前的现实是,与天然气价格上涨相关的各方压力正在逐渐加大。

2010年1月2日,6.5万吨液化天然气通过海路抵达上海洋山港深水码头,准备进入上海天然气管网。65000吨液化天然气相当于90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目前,中国石油的平均日供气量只有2亿立方米。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1月4日,中石油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这是增加西气东输沿线内陆省市(如陕西)天然气供应的初步措施。公司将逐步向中海油上海液化天然气终端进口9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并从西气东输(以下简称西气东输)线向其他地区替代同等数量的资源。自2009年11月以来,气温急剧下降,这使得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中石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2009年12月,在接受国有企业采访时指出,大中城市的天然气需求与气温成反比,气温每下降1摄氏度,天然气需求就增加3万立方米。

根据中石油官方网站,该公司预计今年冬季华北地区的高峰用气量将达到7100万立方米/日,缺口为800万立方米/日,华南地区的用气量缺口也将达到500-600万立方米/日。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为了缓解天然气供应压力,中石油选择紧急从国际现货市场购买液化天然气,以填补供需缺口。

“中国天然气需求年增长率超过11%,远远高于8%的产能增长。”张康指出,由于国内外天然气的价格差异,中石油等油气供应商没有足够的力量加快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据记者了解,由于管道输送能力和中游储气能力等实际条件,气源区塔里木油田和长庆油田的天然气资源无法迅速向华北和华东市场转移,因此供气压力很大。以西线为例,其设计管道输送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但目前已达到170亿立方米/年。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更重要的是,气田产能建设要与管道输送能力等下游输配电能力相匹配。下游需求的突然增加不仅给管道输送带来巨大压力,也使得上游气田不得不增加井下压力,超负荷生产。张康说,如果生产超负荷,其结果是,“破坏原有的地质结构对气田的开采寿命是有害的。”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事实上,从2006年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码头的运营开始,中国就开始了大规模进口天然气的时代。2008年,国内天然气总产量为775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为44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5.57%。2009年11月,中国的“天然气短缺”导致液化天然气的紧急进口。根据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去年10月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为433,946吨,11月份为588,439吨,同比增长近35%。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进口天然气的成本远远高于国内天然气。

中石油表示:“由于液化天然气气化成本高于目前由西气东输管道向上海供应的天然气价格,仅该公司就损失了6000多万元人民币。”

如何得到6000万元的亏损数字?根据工业上常用的公式,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大约需要28立方米的天然气。2009年12月,国际液化天然气现货市场上700万英国热量单位的价格约相当于1.7元/立方米。然而,中石油仍需要气化液化天然气。每吨液化天然气可气化1360立方米天然气,气化成本约为600元/吨。根据这一计算,中石油1月2日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最低成本也在2元/m3以上。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与西线上海门站1.5元/m3的天然气价格相比,这就是中石油声称“亏损6000多万元”的原因。

对中石油而言,随着西气东输二线、中缅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天然气管道等进口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和投产,如果不实施天然气改革,中石油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从土库曼斯坦到霍尔果斯港的天然气价格为1.73元/立方米,完税价格已达到约2元/立方米。目前,川气东输的源头——普光气田的井口价格仅为1.408元/立方米。”张康说。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进口亏损,但必须进口。

1月11日,国土资源部油气中心岳来群博士对记者表示,虽然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刚刚起步,但由于地质条件等原因,开发难度很大。

“例如,内蒙古苏里格气田就是世界级的大气田。目前,该气田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2.2万亿立方米,加上基本探明储量。但其资源为致密气,具有低压、低渗、低丰度的特点,其开采难度和开发成本高于四川盆地等地区。2005年之前,该气田产量从未达到设计产量。”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因此,近年来,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左右,低于11%的消费增长率。

也正是中国天然气需求的突然大幅增长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市场结构。

自2005年以来,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液化天然气价格也大幅上涨:从2003年的最低价格200万美元/百万英国热量单位,到2006年的1500万美元/百万英国热量单位;即使在2009年,当油价暴跌时,国际现货市场的液化天然气价格大部分时间都在500万美元/英国热量单位以上波动。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特别是,随着中国与中亚之间新天然气管道的开通以及上海和福建液化天然气码头的运营,海关总署的报告预测,2010年的天然气进口量预计将比2009年大幅增加。该报告还称,2010年中国天然气供需缺口约为300亿立方米,2015年约为400亿立方米。

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随着进口气量的增加,进口高气价与国内低气价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气改渐近 不可避免的进口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928.html